老汉虽然多年给本科生上《图书馆学基础》课程、给硕士研究生上《图书馆学基础理论》课程,可一直不敢说自己做“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图学会基础理论委员会的诸位高人大牛,常常让老汉敬仰不已。最近,看到说他们要在深圳开研讨会,本想前去蹭会长长见识,可一看中图学会网站上贴出的会议通知,只邀请本专业委员会委员和论文作者,无奈,老汉不够格,悻悻然只好放弃去深圳的想法。昨天,有本省两位同行开会回来,传来了几位大学同学和基础理论大牛的友情问候,老汉我这颗受伤的心方才略微得到了一丝安慰。
昨天,结束了给2011级学生的《图书馆学基础》的授课任务,从头到尾给学生又串了一遍 (学校规定不允许给学生划重点出范围)。但是,有一个多年的疑问却在给学生复习到“图书馆学研究对象”时再次涌上心头,下课后再三思考依然不得要领。于是,在此,求证于国内图林大家,特别是搞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各位大牛们:
早在1934年,刘国钧先生在《图书馆学要旨》中,继杜定友“三要素”学说后也提出了“图书、人员、设备和方法”的“四要素”说;1957年刘先生又在《什么是图书馆学》一文中提出了“读者、图书、领导与干部、工作方法、建筑与设备”的“五要素说”。这些可以看成是刘国钧先生对中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重要贡献。可是,困惑老汉多年的疑问就产生了。
在《什么是图书馆学》这篇论文中,刘先生得出的结论是:“图书馆学就是关于图书馆的科学,也就是研究图书馆事业的性质和规律及其各个组成要素性质和规律的科学”。老汉以为,前一句好理解,可后一句就有疑问:老先生怎么就能根据图书馆的“五要素”得出结论是“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图书馆事业及其组成要素",而不是“图书馆学研究对象是图书馆及其组成要素”?要知道,图书馆的组成要素绝对不等于图书馆事业的组成要素啊。起码,图书馆事业发展所包含的因素,不仅有其内部因素,也要包含外部因素,比如地方济发展环境、政府态度、相关产业或行业(出版社、书店、数据商、同行等)。事业发展的要素,远比单一图书馆的组成要素要丰满许多的。
为什么呢?而且这种说法一直流传在今天北大的教材里,比如吴慰慈、董焱老师编著的《图书馆学概论》(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修订二版)上所言:“图书馆学是研究图书馆事业及其相关因素的科学”。
老汉愚钝,基础理论学习不精,但老汉我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因此公开此疑问,求证于大家,希望能有图林大家给老汉指点一二,以解老汉多年之疑问,给学生一个清楚的说法。
转载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cba36b0102dwq8.html
就刘国钧先生1957年论断求证国内图林大家
声明:本网站为非盈利网站,大多信息来源于网友推荐。如果作者或其他版权所有人认为违反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