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座位不应成为自习的绊脚石
发布人:编辑 发布时间:2012/3/29 16:10:28  浏览次数:3620次
分享到:

    图书馆占座是个老话题了,只要一说大家都会很排斥,可有时却又免不了希望自己能占上一两个座位。本来这是无可厚非的事,都想着要在图书馆有个位置说明学习愿望强烈、学习氛围浓厚。只是,如果没能在图书馆找到位置就学习不下去吗?反之,学习起来就事半功倍?
  应该说,在偌大的校园里,除了图书馆,还有数量庞大的教室。如果真正计算所有教室的容纳量,恐怕学校的绝大部分学生同时上课是没有问题的。这意味着学校有足够多的位置让大家去自习。为什么不想去教室自习?除却距离的原因之外,还有什么说得过去的理由呢。教室本来是神圣的课堂,大部分的传道授业都在这里发生,理应成为学生自习的好去处。首先要明白一个道理,自习是为了学习而去的,不会因为位置不好就不去自习了。真是那样的话,自习的动机就值得怀疑。换句话说,真想自习,教室的位置照样可以满足。
  热衷于在图书馆占位置,无非就是学习氛围浓厚一点、设施好一点(有热水供应、有存放书物的柜子),除此之外实在找不到其他特别诱惑的条件。大家也都习惯在图书馆自习,觉得教室是上课的地方,在图书馆看书少了一份限制,多了一份自由。这完全是一种心理错觉,。再者,图书馆自习室就那么大地方,还要坐下那么多人,空气流通应该不会特别顺畅,中间还会夹杂着各种声音,不能完全说是一个季度安静的环境。因此,坐在那里看书并不会有如神助,以前看不懂的地方一下子就豁然开朗。学习还是要按规律办事。
  去图书馆抢座、占座太多了,尤其是在较冷的时期。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报道:天蒙蒙亮时,图书馆门前就排起了长龙,等待着管理员开门。而每个高校都在上演各自不同版本的抢位战。不知道是从众心理还是出于一种心理安慰,让大家对上图书馆自习有一种特殊的偏好。可以想象这样一个恶性循环:想去图书馆看书,但怕没有位置,所以还是早点起床把书放在位置上。结果放书的人越来越多,而看书的人却没有像放书的数量那样呈正态增长。到最后,大家比拼的就是谁起得早、谁放的书多。其实图书馆的位置就摆在那里,如果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离开时把书摆在一边,相信后来者一定能找到位置,当然排除特殊时期(临近期末考试,研究生、公务员考试临近)。这样每个人不再担心自己没有位置,也就不会想着要去占位置。
  从学习的角度看,占位置行为可以理解;从求知的角度看,这就是一种非常可笑的行为。要是一个学校的学生非要在自习室才能自习,那么就有理由怀疑这个学校的教育理念和育人方针。大学倡导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自由发展。在学术领域尚且要保持相对独立的心态和开放包容的思想,怎么就会纠缠在座位上。自习的目的在于获取知识,增长见识,而实现这个目的的过程是在教室还是在自习室根本就微不足道。大学生独立判断应体现在方方面面,批判吸收和继承先辈大师的知识精华,批判对待学界权威的观点,同样也要批判选择自习的地点。唯有如此,方能成为真正具备大学精神的大学生。
  自习在哪里都可以进行,古有“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今有“走在路上还在想着推演数学公式”,一个小小的图书馆座位实在不应该成为大学生们自习的绊脚石。(宜春学院 刘建平)

转载自:
http://school.youth.cn/2012/0323/2208.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盈利网站,大多信息来源于网友推荐。如果作者或其他版权所有人认为违反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