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论“图书馆之城”的时候,除了那些硬件设施外,应该还有更多的想象空间。正如“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你我他,对“图书馆之城”的期待,不尽相同。
有专家曾表示,图书馆之城应该是书香之城,重要是让这个城市更多人爱上读书;有人认为,随着数字化阅读的普及,图书馆之城未来的“发力点”应是网络资源;也有人认为,图书馆的服务才是至关紧要,“优秀的图书馆工作人员,不只要帮读者借书还书,还要协助读者从书海中找到所需资料”。
广州要建设“图书馆之城”,作为这个城市的主人,你心目中的“图书馆之城”究竟是怎么样的?
日前,南都记者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对市民进行了小样本调查,以窥一二。调查范围覆盖越秀、荔湾、海珠、天河及白云等中心城区,对象包括白领、中小学生、大学生、教师学者、农民工及退休老人,人数各占比例相当。共发放问卷135份,回收有效问卷123份。
调查结果
超三成人多年未入图书馆
35%受访者通过网络获取图书
调查发现,每周去图书馆一次以上的人占35%,虽高居首位,但同样突出的,是“好多年没有去过图书馆”的选项,有31%的被访者属于这种情况。更值得注意的是,这当中绝大部分是公司白领。
某国企行政人员钟颖表示,“只有在大学写论文时,才有耐心泡图书馆,工作上要写的材料都是紧急的,去图书馆一来一回,路途太遥远”。
调查发现,70%的人去一趟图书馆,路上花费半小时以上。此外,图书馆利用率低,也与互联网带来的冲击有关。在商业地产开发公司任职的阿均说,“好多资源网上都有,为何还要浪费时间跑去图书馆呢?”
调查显示,被访者获取图书的主要途径是网络,所占比例总和达到35%。
“希望图书馆也能与时俱进,跟上网络时代的步伐”,有白领说。他们指出,图书馆应增强线上服务,包括查询、预约等功能。
从事金融行业的曹俊毅更提议,图书馆可以兼具网上书店的功能,“提供图书借阅的快递服务,物流费用由读者负担,既可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又能拉动物流行业。”
超四成人所需文献馆内难寻
35%受访者去图书馆为查找专业资料
去图书馆除了看书借书,多数受访者还有一个较为强烈的目的,就是查找专业资料。受访者中,35%的人选择这一项。然而,超过四成人表示,在图书馆找不到所需的文献,三成人认为,图书更新速度太慢。
曹俊毅从事金融投资分析工作,刚入行时,曾多次尝试在中山图书馆和广州图书馆查找资料,但他失望了,“都是些大广全的理论书。”他感觉,图书馆书籍的细分程度不够。曹俊毅的工作涉及现行货币政策、政府债务、金融衍生品、对冲基金等,但在目前的公共图书馆内,都难以找到专业对口资料。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大学生和高校教师,是利用图书馆最频繁的群体。然而,70%的在校大学生和教师都认为,学校图书更新的速度太慢了。
以金融领域为例,有学生表示,因为金融行情变动快,以月为单位。分析金融业,必须熟悉急剧变化的国内国际形势,才能作出快速应变。“图书馆的资料基本是1年前的,应该增加对最新政策解读和行情预判的书籍。”
在流通速度方面,他们建议,图书应该电子化,应该加强网上图书馆建设,同时可以将更新不要的书籍送给需要的人。华师文学院副教授张永璟认为,图书馆应该降低入馆门槛,同时加快更新速度。
区街级图书馆最令人不满
43%受访者希望能增设电影室
谈及广州各级图书馆的硬件设施,超过五成受访者认为“一般般”,直言“不满意”的有16%,比“很满意”的还要多。南都记者发现,选择“不满意”的人,多指区街一级的图书馆。
时值暑假,下午2时许,海珠区图书馆的自学室和阅读室均爆满。在自学室写作业的小林说,他每天习惯早上9点就过来,“晚一些肯定没有座位”。由于阅览区的座位已满,不少读者只能站立于书架边,或盘坐在地上看书。
该图书馆负责人罗女士说,寒暑假和节假日,到图书馆借阅人数最多可达4000人次/天,而全馆阅览座位仅500多个。据悉,新的海珠区文化中心正在筹建,图书馆也或将搬入其中。
图书馆留不住白领的心,因其仍停留在“纸媒储藏间”的传统状态。“一去图书馆,头就有点晕,因为密密麻麻全是人。”国企白领钟颖感觉,“图书馆书是很多,但一点也不宁静”。
而位于太古汇的方所,除了书籍,还有咖啡吧、精品店和讲座区。“喝着咖啡读书、听讲座,是我们比较推崇的生活态度”,钟颖表示。在调查中,记者也发现,123人中没有1人认为目前图书馆设施足够了。35%受访者希望在图书馆里有咖啡吧,40%的人选择亲子书吧,也有43%的人希望增设电影室。
近半数人盼在图书馆听讲座
有受访者认为,图书馆应变成居民文化娱乐中心
当问及图书馆应该增加什么样的服务,受访者的选择都比较分散。其中,选择学术讲座的占最大比例,达到45%。此外,35%的人盼在图书馆看到古籍展示,也有人希望参与故事分享会和精品展览。
“图书馆的服务应该更加多元化。”在调查中,不少受访者表示,在电子媒体的冲击下,图书馆应该谋变。“不仅可以借阅书籍,还应该办各种讲座,请作家来签售,举行文艺展览,针对孩子搞亲子活动”。
在加拿大留学多年的C andy表示,图书馆在当地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而更像是一个居民的文化娱乐中心。“公众可以在图书馆内看书,也可以组建学习小组、参与演讲,还能免费看电影、听讲座。”
C andy说,加拿大图书馆向人们传播的理念是,“孩子学会利用图书馆越早,成为终生学习者的机会就越大”。“图书馆鼓励孩子尽早办理人生的第一个借书证,借阅人生的第一本书,如同在教堂接受洗礼那样,接受文化教育的" 洗礼"。
统筹:南都记者李晓瑛采写:南都记者 赵安然 谭熹琳 梁燕艳 余思毅 刘雪 吴广宇 李晓瑛 实习生黄杨琳冯沪萍南都制图:何欣
转载自:http://roll.sohu.com/20120802/n34963191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