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顾犇在博文《纪念胡沙先生》中说了一段令人过目难忘的故事:“1987年建成的北京图书馆新馆,......据一位曾经在行政部门工作的同事回忆,国图第一次做馆服的时候,胡沙先生已离休,在馆长办公室对一位副馆长进行批评,意思是图书馆员这么高贵的职业怎么能穿制服,而且还那么难看!”因为印象深刻,斋主一直在琢磨胡沙先生这句话的意思。今天中午与原北京图书馆副馆长谭祥金教授一起午餐,于是自然而然地说到了制服的问题。谭老师说:胡沙先生不可能说出这样的话,1987年北京图书馆新馆开馆时,正好是谭老师公派去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访问两年回来之时,按照国家的规定,谭老师公派期间结余的经费,一半归文化部,一办半北京图书馆,谭老师在外十分节俭,省下的钱不少,北京图书馆得到这笔余款后,胡沙副馆长提议为新馆开馆制作馆服,胡沙先生的建议得到了馆长会议的通过,于是有了北京图书馆的“第一套馆服”,黑色的类似西装的馆服,但是袖子过于宽大,不甚美观。当时,谭老师与胡沙先生都在北京图书馆副馆长任上,后来任继愈出任馆长,才将胡沙、谭祥金、谢道渊等副馆长全盘更换。如是说来,顾犇的记载似乎有较大的出入,因为北京图书馆的第一套馆服是胡沙提议制作的,所以再说出那样的话应该很不合常理,当然如果他说出对馆服不满意的话是有可能的,因为他是外交家,对西服有很高的鉴赏力,当时正是改革开放初期,国内的西服制作水平不高,加上经费有限,质量可想而知,不满意也在情理之中。为了避免以讹传讹,斋主特别记下这段口述史以供国家图书馆同仁参考。
转载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78019f0102e4y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