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图书馆的视角看大数据
发布人:编辑 发布时间:2015/4/28 15:23:06  浏览次数:6601次
分享到:

    读者周老晚上打电话给我,因为身体原因明天不能来图书馆,但在图书馆所借的书明天就要到期,所以要求为他所借的图书续借。我爽快答应,即刻上网,进入天津图书馆网站。首页列出一系列栏目:家庭虚拟图书馆、书目检索、网上续借、网上咨询、网上阅览、本馆概况、服务指南、特色馆藏、共享工程、网络资源……赶紧进入网上续借栏目,勾选周老所借的5本图书,完成续借的全过程,使所借图书还书日期延长30天,然后电话告知周老。周老很感谢,表示以后自己要掌握其流程。我答应写下整个过程,下次周老来图书馆时交予他。
  于是重新进入网站,记录整个操作步骤。假如打开“我的流通”一项:外借、借阅历史列表、预约请求、现金事务、当前过期外借欠款等项又会逐一列出。这些数据正在被记录,并没有引起你的注意,而若干年后它们汇集在一起所产生的数据分析结果,会有很大作用,其所释放的能量将超出想象,数据价值的重要性会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大数据时代”到来,这个话题是目前人们关注的焦点。
  大数据目前已经成为热议的话题,但在图书馆,大多数人认为它离我们很遥远,没有现在就着手于基础数据的挖掘工作。也就是说,一条条小数据背后存在的意义很多人还没有看到,尤其是这些数据可以有效地应用于图书馆的各项工作中。读者阅读需求日趋多元化、丰富化,图书馆要想满足读者多样的需求,必须在服务平面上推陈出新,在高度上深度挖掘。
  现在我们很多人已经成了大数据关注和分析的对象,因为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依赖网络。你足不出户,通过网络就能查阅图书馆馆藏图书目录,甚至可通过网站在线阅读新书的电子版。互联网时代产生了如此多的电子轨迹,让研究每个人、每个群体的各种习惯成为了可能。其实,我们已在不知不觉中享受了大数据分析和应用提供的服务。
  比如我们在亚马逊网站购物,在购物的同时,网站就会从用户浏览和购买记录中了解用户的购物需求,立即跟进“猜你喜欢”,并根据你的购物习惯在网站首页推送一系列相关的产品。再次打开网页,以前浏览的物品也会推送到你眼前。当你浏览京东商城或者淘宝网的网页上的某一产品时,相关的类似产品链接就在旁边方便你点击、对比。如此方便的购物环境,都是缘于平台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和习惯进行了记录。
  大数据的本质,就是对用户行为与特征进行分析,继而采取相应的对策。电商可以研究购买者的需求,图书馆同样也可以研究读者的阅读喜好,让丰富的馆藏资源被合理利用,这要靠“大数据”作技术支撑。有的读者走进图书馆就是想上网玩玩,图书馆里的电子阅览室常常满座。来这里上网的读者原本只是想上网玩玩,没想到在电子阅览室开展了“数字图书馆深度游”,一下就把许多来这里玩的读者吸引进去。其实这只是大数据服务的衍生,更精准的服务还没有开始。
  读者来到图书馆,无论是进入哪个阅览室,或者上网,或者借书与还书,所有这些都会被记录。这些“小”数据的记载为今后的“大”数据提供了基础。从现在起,就要作好这些并不起眼的“小”数据的收集,也要“投读者所好”,从所记录的数据获得有价值的信息,诸如读者的年龄、性别、职业、借阅记录等等,并进行数据的分析与选择,以此为依据精准推送读者所喜爱的馆藏。
  大数据的容量如此庞大,在海量数据中对有价值的数据进行甄别与筛选,再对其进行科学系统的挖掘,绝非易事,因此要提早作好各方面的准备。比如天津图书馆每个周六都有讲座活动,所以那一天来图书馆的读者比较多。中文报纸阅览室正对着报告厅,每一场报告结束,许多读者还会直接走进阅览室。有的老读者会直接向你反映这场报告会都讲了什么、感受如何,打动人心的地方在哪儿。开始我没有注意到这些都是宝贵的数据,一日在饭厅吃饭时,与李茁副馆长谈及此事,她马上告诉我:这是难得的第一手材料,应该日积月累,总结出来会是一篇很不错的专业论文。果然,记录一段时间后,我就发现读者的反馈是图书馆讲座服务的一面镜子,应认真总结后不断地改进此项工作。这是图书馆人在工作中所作的小数据集合,而用计算机进行网络数据的整合,会是怎样的呢?
  很多图书馆人都认为现阶段所掌握的数据在规模上够不上大数据的级别,但数据的搜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许,图书馆的“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并不遥远,在它到来之前,图书馆人要为迎接它作好充分的准备。
(摘自《图书馆报》254期 罗振津(天津图书馆报刊部))

转载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5a923b0102vrlr.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盈利网站,大多信息来源于网友推荐。如果作者或其他版权所有人认为违反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