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国家图书馆副馆长 魏大威
魏大威,国家图书馆副馆长。计算机及应用专业毕业的他从1999年起就在国家图书馆工作,先后任北京国图数字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系统管理维护部经理,国家图书馆自动化部(图书馆现代技术研究所)副主任、代理主任、主任,国家图书馆计算机与网络系统部主任兼图书馆现代技术研究所所长。
2009年6月任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在国家图书馆现任的几位副馆长中应该是最年轻的一位。这几年,魏大威一直在牵头做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2015年可以说是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承上启下的一年。“十二五”期间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果?“十三五”期间又有哪些工作重点与规划?本报记者对此特别采访了魏大威,请他就这些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记者:请谈谈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的缘起。
魏大威: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首先是有一个基础的,它以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为基础,建设一个覆盖整个数字资源生命周期的软硬件平台。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的目标是要建设世界上最大的中文文献信息的保存基地和服务基地,同时要为其他的行业型图书馆提供支撑和保障。从2008年开始,通过三四年的建设,基本上已经形成了国家数字图书馆的一个雏形。当时建设的时候理念就是边建设边服务,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所以几年下来,国家数字图书馆建设积累了很多成果。现在国家数字图书馆的整个数据总量超过了1024TB,还包括各种各样的服务载体,服务形式。在这个国家数字图书馆的基础上,文化部和财政部两个部委2011年联合发布了一个文件,就是由国家数字图书馆承担,在全国范围内的公共馆开展数字图书馆的推广和建设,把国家数字图书馆这些建设成果,与全国的图书馆来进行共享。这个成果既包括我们这些数字资源的成果,也包括我们现在所建设的这些软硬件平台。
记者:请介绍一下目前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的基本情况以及主要成果。
魏大威:我们分成两个阶段。 2011年~2013年是基础构建阶段,
2014年~2015年是推广应用阶段。前三年主要建设基础的硬件设施,现在我们已经跟所有省馆连通了数字图书馆的网络。在这个基础之上,来进行资源的共享与共建,进行资源的登记。目标是希望每个省馆的数字资源达到一百个TB以上,一个市馆的资源要达到三十个TB以上,整个全国的资源总量要达到一万TB以上。就是在这个目标推动下,我们搭好平台,然后来实现资源的这种共享,这里面还有很多软件的部署。现在每个馆都有自己的一套用户体系。比如说你在山东馆办的借阅证在国图用不了,在国图办的借阅证在山东馆也用不了,那么现在通过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逐渐地把这些用户来进行整合,将来你办一个卡,在全国的图书馆都能够通用。这将给读者提供更大更多的一站式保存资源入口,让读者使用起来更加方便一点。
工程建设内容概括为“一库一网三平台”,即建设分布式公共文化资源库群,搭建以各级数字图书馆为节点的数字图书馆网络,建设优秀中华文化集中展示平台、开放式信息服务平台和国际文化交流平台,打造基于新媒体的公共文化服务新业态。
截至目前,全国共有包括少儿馆在内的38家省级图书馆和473家地市级图书馆开展了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建设,各地图书馆在网络建设、软硬件平台搭建、资源建设等方面发展迅速,全国数字图书馆整体建设实力明显提升。同时,推广工程拓展了我国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和服务范围,创新了数字文化服务方式,为实现数字图书馆建设成果全民共享奠定了坚实基础。
记者:“十三五”期间,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将要开展的工作计划有哪些?
魏大威:“十三五”期间实际上在整个数字文化建设的理念上发生了一个更大的变化。就是原来有几大数字化工程,比如说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计划等等,文化部将牵头对这些工程的建设进行统筹,整合成数字化工程建设。在未来的“十三五”规划中,从国家战略上来说,“互联网
”提出了以后,未来的数字图书馆建设对整个文化建设发挥的作用会越来越大。
记者:在开展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中遇到的困难或者问题有哪些?
魏大威:一是人才问题,因为数字图书馆建设,它需要比较专业的技术人才,既要懂图书馆的这种业务,也要有一定的信息素养,计算机专业知识,把这两者结合得非常好的人才是比较缺的,而且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待遇相对来说还比较低,所以很难留得住非常专业的技术人才。所以现在大家有一个比较普遍的反映就是人才不足。二是缺少投入。受经济发展的制约,各地发展不太均衡,所以东部、中部、西部的差别很大。很多地方还是缺乏投入,造成有些工程建设的速度比较迟缓。三是在制度层面上的一些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对于图书馆这种公共服务单位,比如说我们要做一些资源建设工作,网络资源的长期保存等,现在还缺乏一些法律上的支撑和支持,到现在《图书馆法》还是没有出台。虽然有一些我们定了目标,很好的目标,但是却缺少法律保障,这是在工作中感觉最难的地方。
记者:数字图书馆建设与发达国家相比,您觉得差距在哪儿?
魏大威:从时间上来说,我们可能起步稍微慢了一点点。但我觉得从整体的发展态势上来说,并不比发达国家落后,这几年从国家的决策上来说,非常重视文化的发展,特别是重视数字文化发展,投入也不断增加,我觉得这个后发优势比较明显,甚至在某些方面可能还领先。比如说像我们的移动服务,比如说像国家数字图书馆的手机服务。在美国,欧洲,我现在都很少看到能提供这么完善的手机服务。我们既有短信,也有各种各样的APP等。从服务层面来说,他们投入可能比我们大,但从服务效果上来说并不如我们。我们是全国的一个分布式的服务体系,力量自然就很强。当然我觉得发达国家的图书馆毕竟有很多积累,比如说在标准研制上面,在前瞻性的研究上面,做得比我们强。像网络端采集,我认为他们比我们现在做得好。我们虽然起步也很早,
2003年就开始做这方面工作了,但是真正大规模加大力量开始做这件事情其实是从今年开始。现在互联网上有这么多的网站,这么多的内容,很多有价值的内容还没有任何一个机构去把这些东西保存下来。我们目前做的就是要把互联网上有价值的信息都能够保存下来。
记者:在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对数字资源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魏大威:实际上出版方是图书馆信息链的上游,所以他们的很多东西对图书馆有很大的影响。第一个就是数字出版,当然现在出版商已经在向数字转型了,希望这个转型能尽快地进行。而且希望能够提供标准化的接口,更多的数字化内容,包括他的一些标准格式,现在似乎没有一个统一的要求,对图书馆来说比较麻烦,要进行整合,对读者的检索和利用会带来不便。如果出版内容达到格式的统一、标准化,那么利用效果就高了。
记者:我有种感觉,就是图书馆在数字化这方面走得比出版社要更远一点?
魏大威:我跟你有同感,我也是这么认为。毕竟图书馆是面向最终的用户,面对用户的迫切要求,图书馆会感受得更强烈。所以我们用各种方式,不同的应用,更多新的技术,来满足用户的这种需求。但是出版社并不直接面对最终客户,加上一些市场因素,因为电子书的销售大多比纸本稍微滞后一些,多种原因造成了这种局面。
记者:最近公布的一项数据显示,数字阅读率已经首次超过了纸本阅读率,对于这样的一个变化,国家图书馆在这方面有何阅读推广的举措?
魏大威:这是一个大的趋势,从实际情况来说也是,不仅仅是读者层面,现在我们很多的资源商,原来都是买纸本送数字资源,后来转换成买数字资源送纸本。更有极端一点的,纸本就没了,就是数字资源。所以这个发展是必然的。国图对这件事情也有准备,包括从我们现在资源的建设等等,数字资源建设量现在几乎跟我们的纸本建设同等重要。而且依托数字图书馆工程,我们对这些数字资源的采集,管理,包括服务,整合,都做了很多的工作。像国图有
275个数据库,我买回来后要进行重新的加工整合,让读者可以通过数字快速检索,这些都是图书馆要做的工作。
记者:您本人是比较注重数字阅读还是传统的纸本阅读?
魏大威:我都可以,要是环境比较好的话,我希望进行纸本阅读,比如在安静的房间里,我会读纸本书,在我出差的时候,我就喜欢拿一个iPad,很方便地进行阅读。我认为最终起决定作用的不是这种阅读的形式,关键是内容。将来不管是iPad也好,还是纸本的图书也好,都是载体,而你阅读的那本书的内容是否能传承下来才是关键,就像《三国演义》能流传一千多年,关键是内容写得好。
(《图书馆报》第261期 白玉静)
转载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5a923b0102vwfg.html
声明:本网站为非盈利网站,大多信息来源于网友推荐。如果作者或其他版权所有人认为违反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