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新:提高服务效能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点任务
发布人:编辑 发布时间:2017/5/15 16:20:00  浏览次数:5226次
分享到:

——语出e线图情专访《李国新:“十三五”时期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


人物介绍:李国新,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国家现代公共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文化部公共文化研究(北京大学)基地主任。兼任文化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主任,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科技部社会发展领域咨询专家,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专家组成员,全国图书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国文化馆协会理事。


以下文字节选自e线图情专访《李国新:“十三五”时期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


刘锦山:李老师,服务效能也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从您前面谈的内容可以看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正在从数量增长阶段逐步向质量提升阶段发展,充实要素,丰富内涵,精准扶贫,都是新的历史阶段提出的要求,而服务效能则是对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发展成果的重要衡量指标。请您谈谈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问题。


李国新:我们国家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水平如果与发达国家相比,一个重要的差距就是服务效能不高。设施建了很多,资源建了很多,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也就是中央领导反复强调的管不好、用不好,发挥不了效能,这也是老百姓一般抨击的严重浪费、形象工程。如果服务效能不能在短时间内大幅度地、跨越式地提升,公共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可能就要受到挑战了。我们的服务效能与国外相比差距的很大。图书馆有效持证读者占总人口的比例,是国际上评价图书馆服务效能的一个基本指标。美国做的最好68%,将近70%的美国人是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亚洲日本做得最好,43%;中国,2014年底的数据是2.9%。现在全国三千多所县以上公共图书馆,五万多专职从业人员,国家每年投入120多个亿,用在13亿人身上,水平很低,但要是用在3000万人身上,水平就不低了,这就是效能问题。图书年平均外借次数发达国家这个指标一般都在2以上,平均图书馆的每一本藏书一年得转两圈。我们2014年底的数据0.59,中国公共图书馆的总藏量平均来看将近一半没人动。最近清华大学做的一项关于我们国家省市自治区公共文化服务投入产出效能指数研究,这个结论也很有点说服力。投入相对好,效能也相对好的省区不多,主要是经济发达地区;投入相对好,效能相对低的省区,主要是一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也有合理性。因为例如在新疆服务一个人的成本比在北京、上海服务一个人的成本肯定要高。所以,这些地区服务成本高有其合理性。但是,也不能说服务成本高效益一定低。投入相对差、效能也相对差的地区比较多。投入相对差、效能相对差和投入相对好、效能相对差的占了大部分,三分之二。总体上效能不高。当然,这种数据在细枝末节上较真是说不清楚的,但这种数据就是看趋势。如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一样,有人老质疑国家统计局里的数据有没有水分,水分肯定有,那种数据就看的就是趋势。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到我们国家的总体效能。


面对这样一些问题,“十三五”怎么办?提高服务效能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点任务。怎么提高?一般来说提高效能,从官员到群众没有意见。但是,提高效能不是喊口号,不是说两句就能提升的。提高效能要解决制约效能提升的一些关键性要素,那些要素不解决来提高效能叫喊口号。按照国际国内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基本规律,制约效能提升的关键性要素是什么我们要清楚。各地党委政府清楚,有针对性地分析自己当地情况,看看短板是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把制约性因素补上了,效能才能提高,否则,那真是喊口号。


根据国际国内基本经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内容建设。我们必须要知道公共文化服务是内容为王,不是设施为王。内容建设上不去,设施建设得越漂亮,浪费越大,建还不如不建。现在的问题就是有一些空心图书馆、空心文化馆。为什么空心呢?外表建得很漂亮,到里面一看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没有发挥什么作用呢?图书馆没有书,文化馆没活动,发挥什么作用呢?国际图书馆联合会发布过一个采购率标准,根据普遍的国际经验,图书馆要想可持续发展,资源保有量搞到一定程度才可。这是临界标准,达到这个标准,可以进入良性发展;达不到,所有的投入基本上都是浪费。公共文化就有这样的特点,不是今天投两百明天投三百就算增加了,达不到临界标准,两百是浪费,三百还是浪费,增加还不如不增加。比方说,服务十万人口,中等藏书规模是二十万册,每年新增两万册。到了这个标准就进入临界标准,可能进入良性发展,没到这个标准,把县长换来当图书馆馆长同样搞不好。这就是规律。我们专家学者相信规律,这规律也不是人为拍脑袋拍出来的,大样本的数据,历史的、现实的经验总结出来的。在日本,日本图书馆协会有标准,最小规模的公共图书馆藏书量是五万册,每年新增不低于总藏量的七分之一到八分之一,按这个标准衡量中国的图书馆,恐怕很多图书馆就不算图书馆。为什么要求五万册呢?不要以为图书馆有两千册书,每个人进来要把两千册书从头到尾看个遍。不是,进来可能就看两三册。所以,图书馆资源首先要求规模,然后要求结构。文化馆同样这个道理。不解决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建设问题,没有内容保障,想提高服务效能——只能是喊口号。首先解决内容,特别是各级党委政府、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要确立公共文化服务内容为王这样一个理念。


第二、要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供给跟群众需求有效匹配、有效对接的问题。现在脱节现象也比较严重。政府辛辛苦苦送书下乡、送戏下乡,送下去之后,老百姓不领情不去看。为什么呢?老百姓想看的没送,送的老百姓不欢迎。我们在许多基层图书馆、农家书屋见到《朱光潜文集》,农民连朱光潜是谁都不知道,这就是典型的问题。现在内蒙古的彩云服务在全国影响很大,彩云服务就是把图书采购权交给老百姓。利用互联网把图书馆的读者数据库、新华书店的销售数据库连接起来,图书馆定一套规则,只要是图书馆读者,在书店看到一本书说好,现场办手续拿回去,一个月后还回图书馆来。为什么图书馆有那么多买回来没人看的书?买的老百姓不欢迎,把采购权交给老百姓。所以,内蒙古图书馆说现在一般图书的外借率是百分之百。按照传统图书馆理论,图书馆藏书百分之百的外借不可能,这是我们传统的图书馆理论。但实际上,通过这种创新我们达到了,颠覆了长期以来图书馆的基础理论。这些事情做得多,图书馆学概论也得重写。基层图书馆又不用承担保存功能,把采购权利交给老百姓有什么不行?我看可以。把地方文献保护好了,其他的不就是为老百姓服务嘛。公共文化服务以人民为中心,公共文化服务以老百姓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能是空话,要落到实际上。国内有人说我们不能这么做,这么做就破坏了图书馆的藏书体系,外国人就不这么做。这是不对的。


内蒙古彩云服务获得了美国图书馆协会2016年国际创新大奖。在我的印象中,中国此前获这个奖的有三个单位:第一个是东莞图书馆,第二个是中国图书馆学会做了五年的图书馆志愿者活动,第三个是同济大学的一个图书馆服务项目。2016年就是内蒙古的彩云服务。什么叫公共文化服务的中国创造?什么叫公共文化服务的中国道路?这就是。要解决公共文化服务跟老百姓对接的问题。什么叫创新?创新就是对过去的东西有突破。几百年图书馆教科书那么写的,现在不那么做了。当然也不是说所有的图书馆都那么做,国家图书馆这么做恐怕就不行。现在各地利用互联网发展点菜式服务,过去都是政府配送,配送就是政府意志,政府老是怕老百姓上当受骗,结果老百姓不欢迎。互联网起来之后,还有公共文化互动的网络众筹。什么叫公共文化服务的自我创造、自我表现、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这就是典型的。在提高效能这件事情上,要想办法解决产品服务供给与群众需求对接的问题。包括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也是这样,虽然国家要下决心解决这个问题,最后还是大水漫灌,弄了很多僵尸产品、僵尸服务,这肯定不行。以上说的是解决服务效能的第二个问题。


第三、公共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在今天,要提高效能没有跟科技深度融合是万万不行的。还有一个重要问题需要引起党委政府、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基层公共文化队伍建设。现在中央要求每一个乡镇文化站要有一到两名有编制的工作人员,这从理论上说全国基本上都能做到。问题是在编不在岗、在岗不在任,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这个队伍不专职、不专业、不专心。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基层队伍还都是三不专,要把基层公共文化搞好不太可能。在基层公共文化队伍还有一个重要问题,我们对公共文化机构的领军人物的遴选、配置、任命现在存在着很多问题,简单的说是行政化现象比较严重。领军人物问题不解决,想把一个公共文化机构带好不可能。在实际调研中,见到的这种现象太多了。两个地方环境、条件差不多,就是馆长作为不作为,这两个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面貌就大不一样。基层队伍建设重中之重,有效突破口是领军人才队伍的建设。要解决基层公共文化问题,首先解决人的问题,突破口是领军人才,关键少数。我们得解决基层工作文化服务关键少数遴选任命的制度化问题。大量的事实证明,一个好馆长,就能把一个机构给带起来,所以这个问题要认真解决,提高效能这也是要重点突破的问题,


第四,最后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评价激励机制。必须建立以效能为导向的评价激励机制。过去评价激励我们一直在做,各地都有,但是不是完全以效能为导向,那就不一定了。要提高效能,评价激励机制一定得向这个方向转移,因为评价激励机制就是一个指挥棒。什么是以效能为导向?体现出效能的指标要放到重要位置,重点考核。这个图书馆好,为什么好,有人说历史悠久一百年,一百年是祖先干的事,跟现在一点关系都没有;有人说馆藏丰富,一百万册,一百万册中百分之八十都是十年以前的书,用处也不大,所以导向一定要转换过来,就是要看服务效能。我给许多基层馆长讲课的时候,反复说这个问题,什么叫好馆长?首先把人气搞起来,公共服务文化机构没有人气,说自己搞得好,水平高,全都白搭。搞起人气,通俗的讲,就是要把利用率指标搞上去。各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管理者,也要把这个放到工作的重心上考虑。这就是激励机制。

来源:e线图情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MTQzNDYwNA==&mid=2651683580&idx=1&sn=620cdc4cb0bd5b3ad468728e3fbec2a8&chksm=84d472ffb3a3fbe96fa039a718c88b8fd87296194ad0754e0156d8c6a998c1ea7e95c5d48f7b&mpshare=1&scene=23&srcid=0510TF8yMjLmldltAZb9WxvS#rd



声明:本网站为非盈利网站,大多信息来源于网友推荐。如果作者或其他版权所有人认为违反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