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香港人都有着深厚的读报传统。在面积仅相当于内地一个普通直辖市大小的香港特别行政区,仅日报就超过了二十份。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收费报纸不再是香港的主流,目前的香港已经形成了收费报纸、免费报纸、网络新闻与手机、平板电脑新闻客户端三足鼎立之势。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前院长苏钥机直言,虽然报纸在香港仍有广告收入和市场,暂时不会消亡,但年轻人日益习惯用新媒体来获取新闻,看收费报纸的越来越少,未来网络媒体极有可能成为主流。
2016年全年和2017年前四个月,香港公共图书馆的每月平均到访人次及图书馆资料外借次数。结果显示,位于铜锣湾的中央图书馆,每月平均有33万人次到访,借出资料13.6万次。
排在第二和第三位的都来自新界区,分别是沙田公共图书馆,每月借出12万资料,到访人次为10.6万人;以及屯门公共图书馆,借出10.5万资料,到访人次有11.5万。
全港最少人去的则是南丫岛南段的图书馆,每个月只有147人次到访,借出62次资料,每日不足5个人进入图书馆;南丫岛北段则有576人次到访,借出资料1431次。
香港中央图书馆是一座12层高的大楼,占地9,400平方米,楼面面积合共33,800平方米,至2011年藏书量已超过230万馀册(香港公共图书馆体系总馆藏量达1,211万册),为全香港最大的公共图书馆。
香港中央图书馆香港中央图书馆位于香港岛铜锣湾高士威道66号,北邻维多利亚公园,于2001年5月17日启用,是香港最大型的公共图书馆,由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管理。该馆取代了香港大会堂图书馆的总馆地位,成为全香港公共图书馆的中枢系统及资讯中心。
1990年代,市政局决定兴建一座全新的中央图书馆,作为香港的旗舰图书馆。香港中央图书馆的筹建计划应运而生。在香港中央图书馆建成前,全港共有5间中央图书馆,分别是香港大会堂图书馆、九龙中央图书馆、沙田中央图书馆、荃湾中央图书馆及屯门中央图书馆。
香港中央图书馆的所在地原来是港岛区唯一的露天排球场。由于周日在铜锣湾一带聚集的印尼佣工愈来愈多,这里成为了他们聚集及游玩的地方。后来政府决定在这里兴建中央图书馆,曾经引起地区人士争议,担心外佣会因此缺乏聚会场所。
大楼设计亦曾经引起争议,时任市政局主席梁定邦于1997年与市政总署署长钟丽帼就中央图书馆的设计公开骂战,虽然钟所提出的高科技感设计因工程已经展开而被否决,但是仿古典风格的建筑设计,亦遭到市政局议员讥为如中国内地的洋房别墅。中央图书馆的建筑费高达6亿9千万港元,受到立法会财务委员会议员批评,筹建部门更改大楼顶部的原来设计,加设罗马式装饰柱设计被指为浪费公帑。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阅读是精彩人生的开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让灵魂里本有的种子发芽”。
香港中央图书馆内外随处可见的由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结合而成的几何图案,有"天圆地方"以及"知识累积成塔"的喻意。而由于原来设计是市政局辖下的中央图书馆,大楼的升降机门及大门扶手都可见市政局的徽号,虽然香港市政局已经解散,但当局以徽号本身亦是香港市花洋紫荆的抽象图案为由予以保留。
2001年5月17日,香港中央图书馆由前行政长官董建华主持揭幕仪式,5月18日正式启用。
罗旭和爵士头像
罗旭和 ,1849年出生于香港,有欧亚裔血统。少年先后就读皇仁书院与拔萃书院。1886年以四等文员供职于香港警察厅。因其才华颇受倚重,1913年任裁判司署首席文案。旋被选为第一位华人官守太平局绅。
中央图书馆那么受欢迎,必然是有其特别之处。比如,位于中央图书馆二楼的“玩具图书馆”,整个就像一个反斗乐园,许多家长都很乐意带孩子去玩。
玩具图书馆位于香港中央图书馆二楼,是全港首间公共玩具图书馆,服务对象为八岁或以下的儿童及家长。馆内共设四个主题游戏区,分别为婴孩游戏区、模仿及想象游戏区、创意游戏区及智慧游戏区,特别按不同年龄儿童的发展需要和游戏模式而设计。
香港读者有阅读习惯
香港出版学会在今年初以电话形式访问了1765名市民,以了解他们的阅读习惯。在1765名受访者当中,有68.8%的人表示在过去一年有阅读印刷书籍的习惯,从相关年龄分析中发现,年轻受访者有较高的阅读比例,特别是18岁以下及18-31岁两个年龄层的人群,都有超过8成的人有阅读习惯。
本次调查反映,近七成受访者有阅读印刷书籍的习惯,而在有阅读习惯的受访者当中,排除漫画书和教科书,他们平均每月阅读3本书,一年购书至少6本,显示出香港读者有一定阅读素质。
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科学院副教授沈旭晖表示,近年年轻人的阅读习惯与社会发展有密切关系。他建议学生培养阅读习惯,尝试储书,建立生活品位,让阅读融入生活。
整体而言,有较多受访者表示文学小说是首要阅读书籍,但调查亦发现文学小说最受18-30岁的受访者欢迎,31-40岁则以心灵励志类为首要阅读书籍,40岁以上的受访者,多选择保健养生书籍。
来源:央广网
原文链接:
http://www.cnr.cn/chanjing/gundong/20170710/t20170710_52384261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