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出版总署组织召开的首次数字出版工作会议,迅速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新闻出版总署党组书记、署长柳斌杰在会上作主题报告,副署长孙寿山作总结讲话,各省(区、市)新闻出版管理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国内主要出版集团、报业集团、数字出版基地等负责人悉数参会,规模之大、规格之高,都透露着一种深长的意味:作为新闻出版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出版正在进行一轮全新的重大布局。
业界有评论认为,数字出版自产生至今,从星星之火发展成燎原之势,孕育着中国出版业大变革的信号。在刚刚过去的“十一五”期间,我国数字出版继续高歌猛进,产业收入逐年大幅度递增。2006年为213亿元,2007年为362.42亿元,2008年为556.56亿元,2009年为799.4亿元,2010年为1051.79亿元,2010年总收入约是2006年总收入的5倍。
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在短短几年内产值突飞猛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年均增长率超过55%,大大高于其他行业增长率。数字出版产业产值屡创新高,并呈现出手机出版异军突起、产值接近“半壁江山”,数字技术加快创新、阅读终端不断升级,政策引导加强、监管力度加大,传统出版集团(社)纷纷涉足数字出版并取得一定成果等景象。
柳斌杰署长在此次数字出版工作会议上将“十一五”以来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归纳为: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发展模式日渐清晰;高新技术应用水平不断提高,产品形态日益丰富;出版企业转型步伐不断加快,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融合发展;产业集聚效应持续增强,区域整体发展初现端倪;数字阅读普及提速,消费需求日益旺盛;政府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产业政策日趋完善等。
数字出版产业的快速发展转变了整个新闻出版业的观念和思路。与会代表指出,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迅猛,呈现出强劲的上升势头,已经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具体表现为:越来越多的出版单位及企业积极参与其中,产业发展的环境日臻完善,产业链逐渐成熟,产业形态初步显现,与传统出版的融合逐步加深,不论就产业环境与政策措施,还是就基础建设与用户规模而言,各地数字出版产业都处在快速发展的良好时机。
产业发展规划新路径
实际上,数字出版的发展并非一路坦途。
在此次会议上,对数字出版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柳斌杰指出,长期以来,受传统文化体制的影响,许多国有文化单位对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运用不敏感,缺乏适应性和主动性,难以抓住信息化深入发展给我国文化产业带来的历史机遇,难以运用现代传播技术形成新的文化创造力,难以同发达国家通过现代传播技术和市场运作相结合、催生新兴文化产业迅猛发展的势头相抗衡。他从企业层面、产业层面、管理层面详细分析了数字出版当前存在的问题,包括出版企业对数字出版发展的趋势和规律不敏感;数字内容资源分散,版权关系模糊,集约化程度低;产业链中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尚未形成;缺乏技术标准统一和高水平大规模的内容投送平台;法律法规和监管手段相对滞后等诸多因素仍然在制约产业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针对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管理部门正在形成全新的思路。在会议的主题报告中,柳斌杰用切实采取行动,切实加强服务,为数字出版产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为数字出版产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阐述了产业的全新布局。要点包括:加快内容资源整合,不断推出优质数字出版产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传统出版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投送平台建设,建立数字内容传播新体系;聚焦重点领域,发挥重大项目的带动引领作用;加快关键技术研发,提升新闻出版行业科技含量;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推动公共文化的数字化服务体系建设。柳斌杰还指出,数字出版产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十二五”时期,政府将继续加大扶持、加强管理,以确保数字出版产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加快制定落实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政策;加快建立数字出版企业准入退出机制;加快推进国家数字出版产业基地建设;大力推动数字出版“走出去”;努力营造良好的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环境;加快实施数字出版人才培养工程。
产业健康注重新关系
《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在会议上注意到,会议提出的发展数字出版产业需要正确把握和妥善处理好的六大关系,这让行业认识到,在数字出版的发展热潮中,还有许多冷静的“尺度”。
柳斌杰指出,要坚持正确导向,正确处理好文化与产业的关系。他形象地将此比喻为“魂”和“体”的关系,既要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又要促进产业发展。要坚持两个效益,正确处理好经济利益与社会责任的关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要坚持创新发展,正确处理好传统产业与新兴业态的关系。加快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实现深度融合与良性互动。要坚持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好产业布局与结构调整的关系。适应需求结构变化趋势,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完善产业体系,加快推进传统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型新闻出版产业。要坚持科技进步,正确处理好自主创新与引进吸收的关系。不仅要注重自主创新,还要注重从世界范围内引进新技术,学习新技术。要坚持扶持引导,正确处理好促进繁荣与加强管理的关系。持续加大扶持和指导力度,探索创新数字出版管理思路,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与会人士评价此次会议,明确了发展数字出版产业的战略任务,统一了思想认识,厘清了发展思路,增强了信心力量。有关人士对记者说,新的布局正为数字出版产业的快速发展架设“快速通道”。可以预见,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新闻出版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字出版产业将迎来快步发展的新时期。
“十一五”数字出版产业发展主要特点
数字出版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发展模式日渐清晰。
高新技术应用水平不断提高,产品形态日益丰富。
出版企业转型步伐不断加快,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呈现融合发展。
产业集聚效应持续增强,区域整体发展初现端倪。
数字阅读普及提速,消费需求日益旺盛。
政府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产业政策日趋完善。
“十二五”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总体目标
到“十二五”期末,新闻出版业发展方式转变基本到位,新兴业态蓬勃发展,数字出版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发展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我国数字出版总产出要力争达到新闻出版产业总产出的25%,在全国形成8家~10家各具特色,年产值超百亿元的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或产业园区,建成5家~8家集书报刊和音像电子出版物于一体的海量数字内容投送平台,形成20家左右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出版骨干企业。
数字出版产业发展具体路径
加快内容资源整合,不断推出优质数字出版产品。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传统出版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投送平台建设,建立数字内容传播新体系。
聚焦重点领域,发挥重大项目的带动引领作用。
加快关键技术研发,提升新闻出版行业科技含量。
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推动公共文化的数字化服务体系建设。
数字出版产业发展保障措施
加快研究制定扶持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系列政策。
大力引导数字出版企业有序开展数字出版业务。
大力提升国家数字出版产业基地建设水平。
大力推动数字出版“走出去”。
努力营造良好的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环境。
加快实施数字出版人才培养工程。
数字出版产业发展重要关系
坚持正确导向,正确处理好文化与产业的关系。
坚持两个效益,正确处理好经济利益与社会责任的关系。
坚持创新发展,正确处理好传统产业与新兴业态的关系。
坚持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好产业布局与结构调整的关系。
坚持科技进步,正确处理好自主创新与引进吸收的关系。
坚持扶持引导,正确处理好促进繁荣与加强管理的关系。
数字出版 格局
“十一五”时期,我国数字出版产业营销收入增长迅速,从2006年的213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1051亿元,5年间平均增幅接近50%。其中,手机出版、网络游戏出版和互联网广告三项产值均超过300亿元,占数字出版总产值90%以上,成为数字出版产业营销收入的重要支柱。2010年数字出版总产出占新闻出版业总产出的比例已接近10%,成为新闻出版业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格局 东
上海——建设数字出版产业高地
上海已形成了3个在国内有影响力的电子书内容平台和终端品牌,实现数字出版总产值528亿元,在占据产业制高点的同时,也为产业未来发展积累了实践经验。在推动数字出版新业态发展的同时,上海数字出版企业还坚持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和积极向上的宣传基调。
作为数字出版的领头羊,经过3年时间,上海数字出版已实现总产值528亿元,同时为产业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认识基础,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2010年,上海市数字出版产业销售收入超过220亿元,比“十一五”初期增长465.55%,占上海新闻出版总产值(988亿元)的22.27%。其中,手机出版销售收入10亿元;网络文学出版销售收入5.5亿元,继续领跑全国;传统出版领域数字出版实现销售收入8.3亿元,同比增长近20%;数字印刷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0多亿元;网络游戏出版125亿元,占全国市场份额的1/3。上海淘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摩尔庄园》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这是网络游戏出版产品首次获此殊荣。
上海数字出版企业聚焦重点在新兴领域,并全面发展电子书产业。目前,上海已形成了3个在国内有影响力的电子书内容平台和终端品牌。在终端方面,“辞海悦读器”、“亦墨”两个品牌产品去年销售收入均超过4000万元,并分别合作研发了彩色电子纸阅读终端。“锦书”电子书自去年第四季度发布以来,其销量及品牌关注度始终在国内电子阅读器终端市场中排名第二,2011年6月率先发布首款499元的产品,进一步加速了电子书向日常文化消费品转变的步伐。在平台方面,“辞海天下”致力于打造以精品文化内容为主的平台品牌;“新华E店”着力打造图书种类最为齐全的网上新华书店;“云中书城”在进一步完善网络原创文学出版的同时,扩大平台的开放合作并积极开发版权交易等衍生价值。目前,三大平台的系统建设日渐完善,投送渠道已从PC终端逐渐向苹果iOS终端、谷歌安卓终端及电视、手机等其他终端延伸。
上海市数字出版产业的成就在一定程度上受益于政府的重视。为顺应科技发展趋势,切实转变发展方式,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多途径推动传统出版数字化转型。在推动数字出版新业态发展的同时,上海市还坚持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和积极向上的宣传基调。2011年,上海市开展红色主题阅读活动,要求原创文学网站必须建立健全自审机制,鼓励网络原创作者与知名作家结对,提升创作境界。并加快启动互联网出版内容监管平台的立项建设,不断充实上海市数字出版内容审读队伍,提升审读能力和效率。
此外,上海市新闻出版局还将抓紧落实上海市数字出版“十二五”规划,持续深化推进传统出版转型升级,以努力探索推进数字出版产业发展和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建设的规律,推动我国数字出版业的创新发展。
格局 南
广东——自主创新技术领跑全国
广东省提出“实施示范工程、加快整体推进”的数字出版建设思路,通过重大项目加快新业态打造,通过示范工程带动全省产业整体发展,以“择优定点、竞投招标、试点先行、重金扶持、限期试验、先试后推”的运作方式,重点实施“八大核心工程”。
数字出版是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方向和潮流趋势,广东省新闻出版局着眼产业趋势和科技前沿,立足广东优势科学编制规划,在推动数字出版发展上起点高、行动快、力度大、成效显著。
目前,广东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突飞猛进,产业规模快速增长,新媒体产品形态纷呈,自主创新的数字出版技术领先全国,已经成为“数字广东”建设中突出的亮点。2010年广东省数字出版总收入超过200亿元,约占全国数字出版产业总量的1/5,2011年预计超过250亿元,形成了门类齐全的数字出版产业体系。
为进一步促进产业发展,广东省新闻出版局准确把握数字出版产业跨地区、跨行业、跨媒体、跨所有制的独特属性,不断增强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沟通意识,着眼于规划先行、管理先行、标准先行和改革先行,努力创新发展理念、创新管理方式、创新政策保障机制、创新工作思路、创新沟通协调机制、创新技术应用。
同时,为抢占新兴产业发展制高点,广东省新闻出版局出台产业政策,制定目标规划,开展产业调研,探索发展新路,同时还成立产业联合会,创新战略合作机制,为加快推动数字出版提供了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奠定了坚实基础和可靠保障。
针对产业现状和“高风险、高投入”的产业特点,广东省新闻出版局还提出了“实施示范工程、加快整体推进”的建设思路,通过重大项目加快新业态打造,通过示范工程带动全省产业整体发展,以“择优定点、竞投招标、试点先行、重金扶持、限期试验、先试后推”的运作方式,重点实施“八大核心工程”,引领新兴产业走上发展快车道。
此外,广东省新闻出版局坚持监管、发展双管齐下,积极探索网络出版有效监管新路子。广东省目前互联网站ICP备案总数近60万,名列全国第一,广东省新闻出版局一方面,着力形成快速反应机制、联动机制和长效管理机制“3个机制”,努力实现标本兼治;另一方面,加大网络文化建设力度,变消极为积极,变被动为主动,实现网络监管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工程相结合、与顺应广大群众强烈愿望的民心工程相结合、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希望工程相结合的“3个结合”,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发展秩序。
格局 西
重庆——“云端”下的数字出版基地
重庆北部新区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将以“云端智能城市”为基础,以云数据处理基地和全球云计算智能终端设备生产基地为支撑,逐步形成以“云端”计划为特色的重庆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新模式。
自2010年4月挂牌以来,重庆北部新区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整体发展势头良好,对外影响力不断提升,有力带动了重庆市新闻出版业的转型升级,正逐步形成以“云端”计划为特色的重庆市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新模式。
到目前为止,基地已经入驻了华龙网、腾讯·大渝网、中兴通讯、华为等近100家数字出版及相关企业。2010年基地从业人员近万人,营业收入近80亿元,2011年前三季度产业增幅超过35%。基地内的互联网出版、手机出版、数据库出版等十大产业门类初具规模。
在未来发展中,重庆北部新区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将以重庆市建设“云端智能城市”为基础,以投资近千亿元的国际离岸云数据处理基地和产值近万亿元的全球云计算智能终端设备生产基地为产业支撑,以全国领先的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为产业纽带,努力形成“1+3+10+N”的发展新模式,并以此推动重庆市数字出版业快速健康发展,把基地建成中国西部地区领先的数字出版产业基地,为重庆建成城乡统筹的新闻出版强市奠定基础。
“1”即是打造一个高地——按照“三年基本建成,五年全面建成”的要求,以“云端”计划为依托,数字出版企业为核心、产业基地为载体、产业联盟为支撑,立足重庆、面向全国、服务世界,力争在“十二五”末建成数字出版产业园区3个~5个,入驻企业300家以上,在国内外拥有较大影响力的数字出版龙头企业10家以上,从业人员4万余人,营业收入突破300亿元,将重庆北部新区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打造成为国内首个“云端结合的数字出版产业高地”。
“3”即是建成3个平台——即数字内容监管平台、数字出版公共服务平台和中国出版发行交易云平台。
“10”即是培育十大产业门类——重点打造数字图书、数字报刊、互联网出版、手机出版、数据库出版、按需出版和数字印刷、网络游戏和动漫、数字音乐、数字教育、跨媒体复合出版。
“N”即是建设N个拓展园区——以基地为核心区,条件成熟时在重庆市建设若干个数字出版产业拓展园区,形成全市联动的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格局,并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同时,重庆北部新区国家数字出版基地还正依托重庆云计算基地,整合全行业资源,以中国出版发行交易云平台为先导,打造一个集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和行政监管于一体的复合型平台,主要涵盖全国新闻出版资源数据库,新闻出版行政服务、监管平台,全行业要素交易平台,版权贸易平台以及全民公共阅读平台。云平台的建设将积极促进重庆市数字出版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格局 北
天津——发力数字出版薄弱环节
天津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瞄准我国数字出版的薄弱环节,在强化这些环节上下工夫,使之既符合当代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趋势,又能适应市场的需要,真正成为数字出版的产业聚集区。
作为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天津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制定了差异化发展战略。天津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瞄准我国数字出版的薄弱环节,在强化这些环节上下工夫,把基地办出了特色,使之既符合当代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趋势,又能适应市场的需要,真正成为数字出版的产业聚集区。
截至2010年年底,我国数字出版几乎全部的平台运营商和渠道运营商都不是正规出版社所建,而是民营网络运营商或电信运营商通过开发增值业务进入,大多数出版社对数字出版缺少积极性。天津国家数字出版基地自成立之日起,就担负起了在数字出版领域自主创新的重任,在网络交易、网络出版、服务外包、研发制造等方面进行探索,努力形成新兴数字文化和出版产业集群,积极参与推动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
成立近一年来,天津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紧抓数字出版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目前,由天津出版传媒集团主导的数字出版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天下出版网”已开始试运营。
同时,针对当前数字作品版权得不到充分保护,著作权人的权益经常受到伤害的情况,天津成立了数字版权交易中心,主要内容包括:建立数字版权管理平台,提供数字版权的登记、认证、鉴定、监测、维权等;建立数字版权交易所,制定交易标准,提供交易、统计、结算及相关服务等,建立数字内容技术研发中心,负责数字版权相关技术的标准制定与研发等。
天津数字版权交易中心的核心功能是“三个职能和一个支撑平台”。通过技术职能、金融职能和服务职能以及建立公平透明高效的数字版权运营管理和服务支撑平台,建立一个版权公平开放的流转市场,建立全国最大、最全、最新的版权库,为开发者提供最优质的认证和咨询服务,为各平台提供最快捷方便的版权审核服务。
此外,2011年6月9日,天津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云计算中心举行了项目启动及签约仪式,这意味着天津数字出版基地完成了另一创举:以世界上运算最快的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为资源依托,实现了世界水平的云计算、云服务的行业支撑,能够极大程度地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助推企业发展。
目前,天津数字出版基地各项工作基本步入正轨,基地将依托版权交易所、云计算中心、数字出版公共服务网络等平台的不断完善和相关核心产业的发展,大力推动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预计到2015年,基地内入驻企业将超过200家,产值规模超过100亿元,从业人员超过3万人,实现利税超过10亿元,并大幅拉动餐饮、交通、房地产及相关衍生行业的发展和5万人的就业。
数字技术日新月异、一日千里,数字出版在全球范围内势如破竹,数字化生活已变得无处不在。在这个电子书与实体书共融的新时代,当读者已经开始从纸阅读走向“屏”阅读,不变即死、不发展即被淘汰,国内传统出版单位纷纷加大数字出版推进力度、从观念、定位、架构、人员到模式、营销、运营,中国出版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探索与变革。
变局:个性服务
中国教育出版集团: 从出版商到教育服务商
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正在加速改革发展,推进股改上市,而数字出版将是上市募集资金最主要的投向之一。
在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看来,满足个性化需求的优质教育内容,不是传统意义的“课本”,而是包括电子教材在内的融合多种媒体的“课程包”及个性化的学习解决方案。因此,教育出版商需要转换角色,需要从出版商转换成服务商,从内容提供商转型为教育服务商,围绕个性化教学需求,为师生提供个性化教学解决方案。
近年来,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公司下属人教社、高教社在数字出版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开发了许多数字出版项目。其中,人教社已开发项目达到7项,包括149大类1000多种的数字音频、视频出版物,人教网“新目标-英语互动趣学堂”,人教电子黑板等;在开发项目包括手机出版物英语口语教练,手机单词卡片,维C移动数字出版平台,点读发声数码笔等10项。
作为国内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出版起步最早、投入最大、影响最广、成果最丰的出版社之一,高教社目前已将12000多种教材制作成电子书,主要教材均可通过网络购买,近2000种教材提供网络增值服务,约200种教材提供POD服务,2009年以来已经提供了100多门课的网络定制服务,并开发了40多个学科网站和500多个数字化产品,初步形成了以电子教材和数字课程为中心的数字出版产品群。
值得一提的是,高教社借助成功探索的几种数字出版商业模式已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1、书配卡--增值服务模式。将开发的数字化教学资源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与纸质教材捆绑,形成纸网互动。目前此类教材约1300种,注册用户超过200万。
2、数字课程--个性化定制模式。包括教学资源个性化定制、网络教学平台功能定制、教学活动个性化定制及课程教学全过程的支持服务。
3、期刊网--在线数据库模式。通过中国学术前沿期刊网为用户提供检索、浏览和全文下载服务。目前该期刊数据库已被国内有关大学图书馆订阅,同时也通过Springerlink为全球科技工作者提供在线服务。
4、独立销售模式。部分自成系统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也作为独立产品销售如大学体验英语互动学习系统、体验汉语互动学习系统等。上述产品以独立销售的模式赢得了国内市场,同时也销往海外,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
变局:技术带动
中南出版集团: 探路立体发展模式
中南出版传媒集团专门成立了数字出版工作领导小组,在部门设置上,新技术新媒体部全面负责数字出版、动漫相关业务的协调和管理。目前,中南出版传媒集团形成了以天闻数媒、潇湘晨报和红网、天闻动漫为主体的三大板块,推进数字出版业务。
其中,与华为合资成立的天闻数媒承担集团内各书刊单位及向外获取的数字资源的整合、开发、营销、传播和运营;潇湘晨报与红网承担新闻板块数字产品的开发和运营;天闻动漫承担动漫、轻小说内容生成、发布和互动平台开发和运营。在各业务主体中,天闻数媒成为撬动各传统出版单位转型的最重要杠杆,瞄准大众阅读和数字教育两个目标市场,从资金、技术、渠道、运营能力等方面介入数字出版。
基于大众阅读已推出了天闻阅读平台和客户端,同时作为MCP(内容整合商)天闻数媒已将数字资源接入国内三大运营商阅读基地,并通过与华为的合作,获得了华为在海外的15个手机报局点,这意味着,天闻在15个国家拥有了自己的数字内容发布平台。基于数字教育,主打产品iSchool利用先进的云技术、终端技术及丰富的数字化内容,构建全面支持教育数字化的综合管理、教学、学习平台。目前,产品构架已基本完成,在深圳的一个试验区已经初步确定。
而潇湘晨报和红网方面则形成了包括红网、掌上红网、潇湘晨报手机报、数字报以及一系列基于各类移动终端的阅读客户端产品。动漫业务主要由集团旗下合资公司——广州天闻角川动漫有限公司经营,该公司官网已经拢聚了10多万14~23岁的活跃会员。
“十二五”期间,中南出版传媒将以天闻数媒公司为主体,锁定海内外电信运营商市场、国内数字教育产品政府采购市场、B2C大众精品阅读市场和数字阅读终端消费市场。在大众阅读向度,通过承担中国联通阅读基地内容运营和中南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的中心平台建设所形成的具有核心价值的渠道优势,形成内容运营、平台运营和终端运营相互支持的立体发展模式;在数字教育向度,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涵盖端、管、云全流程的数字教育全面解决方案,积极参与到国家教育信息化建设中。
中国出版集团 推出了“中国可供数目数据库”、“辞书语料数据库”等内容资源数据库及系列数字产品与服务,如“工具书在线”、“百科在线”、“网上图书样本厅”等。2011年,引进研发生产了集成式按需印刷设备中版闪印王;打造数字阅读终端“大佳移动阅读器”,并与中国移动合作推出“手机报-文学故事报”;全力建设的国家级内容推送平台“中国数字出版网(大佳网)”也已正式上线。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注重数字出版基础性建设并积极尝试各种新业务,集团列进上海市经信委、科委和发改委的数字出版项目多达16项,目前已有10项完成了申请验收,重点包括:创办易文网,将所有出版资源集成化、数字化;以2009版《辞海》(缩印本)为突破口,推出自主品牌电子阅读器“辞海悦读器”等。
读者出版集团 依托原有资源优势创办《读者》手机杂志、《读者·原创版》手机报、《飞碟探索》网站等数字出版物。《读者·原创版》手机报项目实现年销售收入100余万元,初步实现赢利。2010年4月成立首家省级数字出版研究中心--甘肃省数字出版工程研究中心,进行数字产品的专门研发和运营。阅读终端方面,与深圳欣博阅科技公司及星河会海科技公司等合作开发了“读者电纸书”。
人民军医出版社 从2007年开始,人民军医出版社以数据库为核心,不断开发适应读者和市场需求的数字产品,探索出了产品增值、业态创新、系统定制、渠道拓展等10种赢利模式。目前已建成电子书、数据库、手机、视频、数字期刊、数字教育6条产品线,2010年数字出版码洋达5340万元。
科学出版集团 以“一个平台、两个中心”为建设目标,投资建设数字出版工程,形成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内容产品。核心企业科学出版社目前已形成科技期刊开放获取平台、中国科技期刊网、协同编辑平台、DOI平台及门户网站“五大平台”及离线产品“科学e书房”、在线产品“科学文库”两种数字阅读产品。
变局 细分市场
时代e博:“零距离服务客户”
走进安徽教育出版社,最引人注目的是以大幅橙色“e”标识的办公区域,那是安教社旗下网络公司于今年重磅推出的全媒体数字出版运营服务平台——“时代e博”的象征。
2011年6月28日,集“内容、渠道、终端”于一体的数字出版运营服务平台——“时代e博”(http://www.timeebo.com)正式上线运营,这一天也被视为安徽省数字出版发展史上重要的一天。在安教社的布局中,“时代e博”将成为一个全民数字阅读平台,推广阅读共建书香社区;将为教育机构提供一个数字教育的服务平台,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同时也为作者、出版者搭建一个综合电子商务平台,实现网络自主运营。
以此为核心,凭借“e博人”务实拼搏的精神,短短3个月,“时代e博”迅速成长为数字出版平台的“新星”:在主动推送服务、数字内容分销、主题数字阅读、机构社区推广等应用上表现卓越、签署的合作出版机构达到近百家、与澳大利亚、美国、荷兰多家版权机构达成数字版权合作意向、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文在线等数字运营机构全面开展多项业务合作。与此同时,随着品牌影响力的提升,“时代e博”也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肯定和支持:“时代e博”所在的安徽教育网络出版有限公司被评为“2010~2011年度全国数字出版示范企业”;“时代e博”项目也已列入新闻出版总署“十二五”规划新闻出版改革发展入库项目。
“在传统出版业向数字出版转型的当下,‘时代e博’依靠创新、信念、务实与坚持打拼出一条充满特色的数字出版之路,这是安徽出版运营创新的又一丰硕成果,标志着公司数字出版跃上崭新台阶。”安徽出版集团总裁、时代出版传媒公司董事长王亚非如是评价。
接地气:革新阅读方式 贴心服务读者
3G时代,数字出版以锐不可当之势改变着传统出版业的方方面面,人们的阅读习惯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乘车、空闲等零散时间利用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电子设备阅读书刊。如何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适应新时代读者的需求成为“时代e博”运营团队的重要突破口。
在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时代e博”为读者推出了一个“友好、便捷、即时”的阅读服务平台,从网站平台主体功能的搭建、页面设计、应用模块、客户服务到支付系统等,在每一个细节上精打细磨。“零距离客户服务”成为“时代e博”的服务目标。
“时代e博”为读者个人建立了专享的数字书屋,凡读者购买的数字图书均可在安卓系统、苹果iOS系统以及windows系统的个人移动终端上进行在线或离线阅读。为了在各种操作系统中发挥稳定、并展现出超凡的阅读体验效果,“时代e博”技术开发团队在多种型号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上进行了反复测试,对移动终端的操作系统、分辩率、数据更新效率等重点技术进行不断改进。
据悉,为细致划分客户群体的不同需求,“时代e博”建立了约20人的客服团队,既有针对机构的大客户客服,也有针对服务特性的基础教育客服,且很多客服人员都是一线的专业编辑。以专业知识解决读者的问题、提升用户体验等正是组建这个客服队伍的目的。
此外,为第一时间全方位地向读者介绍“时代e博”的当月书目,“时代e博”每月都会将新品数字图书书目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至会员邮箱,会员点击电子目录中的任何一条书目均可直接链接至该书的免费试读页面;《时代e博电子会刊》每月为读者推荐精品电子书,涵盖当前时政、教育、人文热点,如纪念辛亥革命百年诞辰的《燃烧的铁血旗》、著名教育专家专题论著《网络是只替罪羊》等;“时代e博”还通过其搭建的手机短信平台,向读者主动推送“每周e书”信息,截至目前,“每周e书”已累计达20万条/次。
夯基石:汇集优质内容 规范版权交易
实现内容资源的多平台发布、多渠道传播是数字出版的重要优势,当下的问题是,占据数字阅读重头戏的往往是网络玄幻小说、穿越小说、言情小说等内容。如何让更多主流出版物、优质内容资源在版权保护的前提下也搭上“数字快车”,为传统出版社建立起自主运营的数字内容投送平台,成为“时代e博”自筹划启动以来工作的重中之重。
“时代e博”是安教社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成果,更是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对其旗下出版资源全方位、深层次开发利用的重大项目,因此,吸纳“内源”成为“时代e博”的首要抓手。安徽人民出版社、安徽美术出版社、黄山书社、安徽文艺出版社等8家出版社及《时代发现》、《保健与生活》、《书画世界》等10多种期刊先后正式与“时代e博”签署数字内容合作协议。截至目前,“时代e博”的数字化传统出版物累计达近万本,平台数字书城涵盖了人文、外语、历史、教育、文学、科技、少儿、美术等多个类别的作品,为广大读者提供了数千种优质的数字图书和期刊的免费在线试读。
除了深入开拓股份公司的优质内容资源外,“时代e博”还积极开拓全国数字出版的合作伙伴,陆续与广东出版集团、中央编译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江西科技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等近百家出版单位签约,极大地丰富了平台数字资源,也为出版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技术支持,以合作求共赢。为扩大国际数字资源的共享和交流,“时代e博”还借助国际图书博览会与美国按需出版公司、韩国Omega出版公司、波兰玛萨雷克出版社等版权贸易公司和出版社进行了深入交流并签署了数字版权合作协议,美国按需出版公司已经在“时代e博”中开辟了第一个数字阅读版权国际社区,可以让出版机构和广大读者足不出户享受到国外原版图书资源。
值得一提的是,“时代e博”探索了“阿里巴巴+淘宝”的数字出版运营模式。通过这一运营模式,平台实现了运营中最重要的两个要素:一是集“书”能力,即数字版权库的建设;二是集“客”能力,即读者点击量的聚集。对传统出版社来说,“时代e博”可以提供图书终端应用、下载加密等数字化技术,各家出版社可以直接在“时代e博”平台上建立自己的机构专区,进行数字图书销售;与此同时,通过这个开放性的数字出版运营服务平台,读者也可以即时享受到图书阅读服务。
拼特色:创建阅读社区 传承文化使命
除了给不同的出版机构开设专区,“时代e博”还针对不同机构的读者群体,推出了“个性阅读社区”服务项目,推动全民阅读。打开平台机构社区,各级党政机关、教育机构、企事业单位、知名作家等各种阅读社区已纷纷开展各类读书活动,推动组织开展全民阅读,建立书香机构、书香校园、书香社区。不同类型的阅读社区,都由“时代e博”提供符合其特点的阅读书目,如为党政机关更多提供人文社科类读物、为学校订制更多课外阅读及教学类读物等。
据悉,为响应国家关于推动“全民阅读”的号召,“时代e博”已先后承办了安徽省全民数字阅读、安徽青少年暑期阅读、合肥市首届中小学读书节等多个主题活动,为推动安徽文化强省,构建书香社会,倡导“绿色出版”,引领低碳阅读作出努力。
在构建阅读社区的同时,“时代e博”还将阅读与教育有机结合,采取B2C2B的运营模式,依托安徽教育出版社及股份公司多年来积累的优质教育资源,整合省内外教育市场的资源同步打造了一个数字教育服务平台。
除了为安徽省100多所中小学开设了机构阅读社区外,“时代e博”还计划开发并应用“名师课堂”,全国优秀教育名师可自主创建、管理其个人网络课堂,实现课件、教学视频的上传、播放、下载,使学生及老师可即时零距离地感受名师风采。下一步,“时代e博”还将借鉴国际知名教育集团培生集团的经验,系统整合教育内容、教学支持、考试和评估等资源,开发网络教育服务,建立起网上网下相结合的教育培训平台,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
据透露,2011年年底,“时代e博”将全面升级网站,增加更多的服务功能,以更好地服务于内容出版商及广大机构用户、读者。“‘十二五’期间,‘时代e博’将继续秉承‘数字,让生活更精彩;网络,让精彩零距离’的理念,立足于自主创新,积极探索数字出版发展方向,发挥企业优势,依托‘时代e博’自主品牌的运营,实现数字出版和传统出版的共赢,通过电子商务拓宽传统销售的运营格局,力争将网络公司打造成为全省数字出版的产业孵化基地和全国一流的数字出版运营企业,将‘时代e博’平台打造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数字出版运营平台。”“e博人”为自己定下了新的目标。
转载自:http://sz.chuban.cc/bk/201111/t20111117_96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