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与活力——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从怎么看到怎么办
发布人:编辑 发布时间:2011/12/30 14:52:14  浏览次数:3102次
分享到:

                              □ 高春玲 / 辽宁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大连 116029
                               
    DOI:10.3772/j.issn.1673—2286.2011.11.001

    随着3G技术普及、移动终端设备的出现和网民上网行为的改变,中国的移动互联网行业正迎来一个全新的时代(参见表1)。2011年 8月23日-25日召开的中国互联网大会上,移动互联网成为关注的明星领域与热点话题。众多终端设备制造商、内容提供商以及电信运营商纷纷借力移动互联网,抢占移动阅读市场份额,争夺用户。服务是图书馆人亘古不变并探索的话题,图书馆界是否能搭乘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契机,发挥社会基础服务职能,更好地延伸服务触角,如何将服务内容和形式与读者日益熟悉的移动阅读环境相结合,留守住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话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于2010年课题指南选列了“移动阅读与图书馆延伸服务研究”。

          

    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即指基于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用户的阅读需求以及阅读目的,借助移动设备和媒介,为读者的阅读活动提供的一系列阅读服务。课题组借助中国知网的统计数据,分析了2000年至2011年我国图书馆在移动阅读服务这一研究领域的发展情况。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总结,我们发现业界对于移动阅读服务的研究与实践还处于前期阶段,2009年以后关注度明显增加,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在不断扩展,对图书馆搭建移动阅读平台、开展移动阅读服务的进一步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课题组通过具体访问全国本科院校图书馆网站,以及市级以上公共图书馆网站,进行具体研究,从服务模式、服务内容等方面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图书馆开展移动阅读服务的普及程度和深入程度,欣喜发现图书馆对搭建移动图书馆平台,对开展移动阅读服务的关注度与日俱增,尤其2010年以后,开展移动阅读服务的图书馆数量也如雨后春笋般增长。
    无可置疑,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模式以及服务内容的开展,需要平台搭建以及系统架构的探讨,从搭建移动阅读平台,到智能OPAC的设计,以及对智能手机客户端应用的探索,旨在尝试将图书馆的常用服务移植到智能手机平台上,使读者可以摆脱计算机的约束,而且能随时随地进行图书查阅,同时也能享受到更人性化的用户体验,从而将图书馆服务内容和服务模式扩展到更广、更深的层次,使图书馆服务更加符合时代需求,符合用户需求。虽然较理想的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还存在差距,但这些探索和实践无疑是图书馆更好地融入到移动阅读服务大潮中的必经过程。
    在分析与设计移动图书馆系统、构建移动阅读平台的基础上,图书馆要能够给用户提供何种移动阅读,不断探索新的移动阅读模式,打造属于图书馆的个性化阅读服务品牌,是我们需要关注和重视的内容。以高校图书馆为例,教书育人是根本,图书馆如何能够为教书育人做好后方支撑工作,致力于提供本地化、移动化、社交化的阅读服务,是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完美体现。如上海交通大学的移动电子教参服务,有机嵌入教学和研究过程,打造“智慧泛在课堂”,使用户移动阅读环境日趋成熟,通过移动学习,开展移动教育模式,进而营造移动文化氛围。
    课题组通过问卷调研也发现,图书馆在开展移动阅读服务中,对服务对象进行定位,开展前期用户需求调研、中期培训以及服务推广,后期服务质量跟踪与评价等工作上还需要不断完善。有些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形同虚设,读者“不知道、不清楚、不会用”的心态普遍存在,馆员“无所谓推广不推广,推广给自己工作带来更大麻烦”的心态普遍存在,这无疑是我们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发展征程上的绊脚石,应该警醒。提升读者对图书馆移动阅读的认知度,让读者第一时间接受并使用移动阅读服务,这样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才会更加良性、健康、可持续发展。
    借用2011年中国互联网大会的两个关键词:“责任”与“活力”,图书馆事业要想在历史长河中保持生命力,保持竞争力,责任与活力缺一不可。而我们课题组也会基于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的研究不断探索与学习。

全文下载:upload/责任与活力——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从怎么看到怎么办.pdf

转载自:
http://www.dlf.net.cn/newsshow2.asp?ArticleID=1830&bigclassname=本期话题

声明:本网站为非盈利网站,大多信息来源于网友推荐。如果作者或其他版权所有人认为违反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