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效应”对科学成果能见度的影响
发布人:编辑 发布时间:2013/6/14 18:49:31  浏览次数:4794次
分享到:

吴晓莉 王运红 /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北京 100038

 

摘要:马太效应对于科学成果的能见度的作用和影响是深刻而广泛的。文章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自行研制的“中国高层次科技人才信息数据库”为基础,分析了材料领域获得国家级奖励的高层次科技人才中,马太效应对其科研成果能见度的影响,得到结论:首先,马太效应对于科学成果的能见度具有普遍性;其次,马太效应对于科学成果能见度的影响存在一个由高峰逐渐衰减的周期过程;最后,马太效应存在两面性,对于科学成果的能见度既有积极作用,又存在消极作用。

关键词:马太效应,科学成果,能见度,科技人才

DOI10.3772/j.issn.16732286.2013.04.003

 

1 前言

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始于《圣经》,“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1]美国的著名科学史学家Robert K. Merton借鉴了这一名词来描述一种科学研究现象,也就是说,当任何个体或群体,在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获得成功,那么就会产生累积效应,该个体或群体在未来会获得更多的机会赢得成功。

在科学界中,对马太效应的研究经历了一个由模糊到精细的过程。早在1942年,美国社会科学家Merton最早提出了科学社会学中马太效应理论的雏形,而后直到1968年,Merton发表了《科学界的马太效应》一文才正式提出了马太效应理论。美国研究者哈里德·朱克曼对71名诺贝尔奖得主出身的调查研究后,认为科学界同样存在优势累积现象[2]。普莱斯对科学家发表论文的情况进行了研究,得到结论:10%的科学家发表的论文占全部论文发表量的50%[3]Merton对诺贝尔奖得主的访问过程中发现声望高的科学家做出的发现通常率先得到承认[4]

科学研究最终成果的表现方式和科学交流方式常常是以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科技论文为标准,因此论文发表的数量以及质量成为衡量学术研究能力的重要标准,这里把科技论文的发表称为科研成果的能见度。但是,知名度不同的科技人才,其在科学研究和科学成果交流过程中的能见度是存在差异的。知名度越高的科技人才,他们的研究成果的能见度就会越高,被社会接受、认可和传播的速度也会越快,也就是说,马太效应在进行科学交流的过程中对成果能见度的影响明显。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科研人才在科研成果选择阅读的过程中较多地依据作者的身份、科学期刊在领域内的知名度来进行选择,即读者在面对海量文献的时候首先选择名望高、在领域内具有较高影响的作者的文章;另一方面,杂志在选择文章的时候,在以科学成果质量为首要考虑因素的前提下,会重视在领域内有知名度学者的稿件。知名度高学者的出现是研究累积的结果,在科学研究中,人们得以成功的条件是不同的,机会也是不同的,知名度高的作者会逐渐形成所谓的“精英集团”,使得期刊在选择稿源时“强者与弱者”的现象逐渐分明,作者知名度高的结果增大了进一步成功的可能。

 

全文下载:http://www.dlf.net.cn/manager/manage/photo/admin201304003.pdf


声明:本网站为非盈利网站,大多信息来源于网友推荐。如果作者或其他版权所有人认为违反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