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霍文琦)近日,由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体系(BALIS)管理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和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共同主办的“学术出版与数字资源建设论坛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新版皮书数据库发布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举行。来自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馆长及相关人员、皮书研创出版单位的专家学者等10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社科文献出版社数字资源运营中心主任胡涛介绍,皮书数据库的建设工作由来已久,早在2007年就已建成发布第一个版本,之后不断发展完善,近日正式推出的新版皮书数据库,在优质资源整合、数字出版技术运用、用户阅读体验等方面都实现了新的飞跃。展望未来,通过加大优质资源的整合力度并丰富产品体系、提供学术资源的全流程解决方案、推出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的中国指数等发展举措,必定能推动皮书数据库向智库产品和知识服务平台这一发展方向大步迈进。
据悉,皮书数据库是以皮书系列的研究报告为基础,全面整合中国发展与中国经验、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领域的研究文献、实证报告、调研数据和媒体资讯建设而成。打造当今中国与世界发展的智库产品和知识服务平台,是皮书数据库一直以来的产品定位和发展目标。皮书数据库建设工作由来已久并不断发展完善,早在2007年就已建成发布第一个版本,之后在2009年、2011年又分别进行了版本升级。在总结以往数据库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新版皮书数据库立足学术出版和皮书品牌建设,瞄准数字出版技术前沿,着力提高用户体验,在优质内容资源整合、数字资源编辑标引规范建设、社会科学索引系统建设、专业检索功能优化、资源按需定制与精准推送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为专业出版社打造优质高端数据库产品积累经验和指明方向,也必将助推传统出版行业向数字出版转型升级。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在致辞中指出,数据库作为一种产品,需要更多的关注和使用。因为只有使用才能发现问题,才能促进数据库质量的不断提升。皮书数据库不止是社科文献出版社的,同时也是参与皮书研创的所有专家的,是使用数据库内容的所有使用者的,希望大家本着分享的原则,开放的态度,不断学习的精神,共同使数据库不断完善,使之真正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学术资源库。
在学术出版与数字资源建设研讨会上,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熊丽表示,图书数字化的转型刚刚开始。她对电子书发展前景做了前瞻,认为文献资源的数字化服务的网络化都是不可逆转的一种发展趋势,读者对电子书的需求日益增加,越来越多的出版商想加入电子出版行业,馆藏的书已成为多数图书馆做数字化特色数据库的共识和今后重点建设的任务, 电子图书将向提供更强的检索和更多的服务功能转变。
熊丽认为,电子书的发展蓬勃兴起,给高校图书馆带来了非常大的挑战。但同时也给高校图书馆带来了新的机遇,合理利用电子书,把传统的图书和电子书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这也是我们图书馆发展和赖以生存的基础。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系的教授索传军表示,传承文明、服务社会依然是图书馆的职责,但图书馆不再是简单的资料收集和保存的场所,而是对馆藏的深度挖掘和开发,将冗长的文本资料,碎化为具有语义的数据,成为提供人和机器利用数据的中心。所以,将来可能图书馆不一定像国外的一些专家所预言的将要消亡,很多国外专家预言图书馆必然是消亡。未来我们资源建设重心可能会从馆藏的数字化建设转为馆藏的数据化开发。
【链接】
为了进一步提高皮书数据库的产品建设质量,提升用户体验,与中国皮书网互联互动,社科文献出版社从2013年9月开始对皮书数据库进行全面改版升级,新版皮书数据库以皮书系列研究报告为基础,全面整合中国发展与中国经验、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领域的研究文献、实证报告、调研数据和媒体资讯,基于学术研究脉络构建子库产品,追踪社会热点推出学术专题,依托皮书研创力量着力建设学术共同体,提供以满足用户需求为目标的文献查询和知识服务,旨在打造当代中国与世界发展智库产品和知识服务平台。
在产品类型上,新版皮书数据库按照内容分类设置六大热门子库,根据社会热点和研究前沿建设多个专题子库,并根据用户个性化需求实现按需定制。皮书数据库始终坚持权威性+连续性、综合性+前沿性、原创性+实证性、咨政性+学术研究基础资料库的产品特色,全面整合原创资源。目前皮书数据库收录报告5万余篇,字数达6亿,并以每年1亿字的速度进行内容更新,其内容覆盖9个国家、14个国际区域、2个国际组织,以及中国的24个省级行政区、14个区域经济体,覆盖100多个行业、179个二级学科。皮书数据库入库资源均经过有专业学科背景数字编辑的二次编辑加工,精准的标引质量和权威的内容资源吸引了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情报机构、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及党政机关等一批忠实的用户。
转载自:http://news.cssn.cn/zx/zx_gx/news/201406/t20140625_122651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