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丨“互联网+”加什么?
发布人:编辑 发布时间:2015/8/21 11:38:56  浏览次数:4605次
分享到:

  产品经理、安卓工程师、iOS工程师、PHP工程师、Web前端……自去年到今年,这样的职位不断出现在北京卓众出版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卓众出版”)的招聘广告上,这是一个典型的正在进行融合的纸媒机构的人力资源转型写照。

  2014年,卓众出版实现全年营收2.4亿元,其中新媒体收入占比达到15%,成为为数不多的通过媒体融合实现创收的期刊公司之一。从2007年整体转制以来,卓众出版加快创新改革,应对外部环境变化不断调整经营策略,从纸媒黄金时代的“刊群战略”到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化战略”,卓众出版已初步探索出了一条有效的媒体融合道路。借势互联网,一次远大的航程刚刚开启,身为掌舵者,卓众出版总经理彭金良非常清晰,互联网+,该加什么。


■受访人:彭金良(北京卓众出版有限公司总经理)

□采访人:晓雪(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1
3个“互联网+”

□卓众出版近几年来在公司经营管理方面有哪些创新策略和举措?

  ■媒体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大潮对传统纸媒的冲击最大。移动互联网提供了精准的跟踪技术,可以实现精准营销,并按效果付费。在此方面,纸媒没有优势。同时,广告客户的经营理念也发生了转变,减少硬广投放。

  根据这种改变,卓众出版作出了两方面的调整:一是定位调整。五六年前,卓众出版的定位是综合性传媒集团,规划打造七到八个刊群,几十份杂志。现在我们发现这个目标实现起来难度很大。以前的商业模式就是做成功一份刊物,然后不断进行复制,期刊数量增加,规模不断扩大,这是纸媒“黄金时代”的发展模式。原来的商业模式已经不适应今天的环境,我们及时做了调整,目标定位由内容提供商转变成信息服务提供商。定位调整之后,思路宽了,由过去的纯媒体思维跨越到现在更强调信息服务,跳出了媒体的小格局;二是战略调整,从过去的刊群战略调整到现在的数字化战略。过去的刊群战略是卓众出版从小到大成长的法宝,在传统纸媒发展稳定的时候,进入一个新领域办刊相对容易。近几年来,这种办法不再有效,新刊的投入产出比严重不匹配,由刊群战略调整为数字化转型战略。


  □传统媒体都在走媒体融合发展道路,进行互联网+,卓众出版的互联网融合战略是什么?

  ■我们在业务层面提出了三个互联网+。

  一是“互联网+行业媒体”。卓众出版旗下刊物大多数是技术性、专业性媒体,这些媒体涉及很多行业,在这些行业,作为媒体的我们拥有明显优势,我们就想把这种优势通过互联网平台转成新媒体,这种新媒体就不是杂志了。在这方面我们做了两个产品——《汽车导购》APP和农业机械类APP《知谷》。《汽车导购》APP今年6月份上线,发展形势不错,好的文章在今日头条、搜狐等平台可以达到上百万的阅读量。《知谷》是一个针对农机行业的资讯平台,开创了农业装备行业的先河,《知谷》最终的定位是做数据库。

  二是“互联网+行业”。我们跳出媒体做了两个产品——第一工程机械网和火把旅行网。我们旗下的《工程机械与维修》、《今日工程机械》在国内工程机械类同类刊物中具有领先优势,依托行业资源和客户资源,我们打造了第一工程机械网。该网站去年创收700万元,基本实现了盈利,但它的发展到了天花板。我们与工程机械行业的一家技术资本进行合作,组建了北京卓远智联科技有限公司,将网站所有的资产注入新公司,合作伙伴把他们的核心技术产品也注入新公司。这家新公司的愿景是打造一个工程机械行业的大数据企业。这种合作放大了我们的资源,让我们跳出了媒体的思维,这个公司的未来是值得期待的。

  火把旅行网是依托《越玩越野》杂志资源成立的定位于境外高端自驾游的电子商务平台。我们在越野车行业有优势资源,和很多越野车俱乐部是联盟关系,利用杂志的公信力和一些线下公司进行合作,组织境外高端自驾游。

  三是“互联网+增值服务项目”。视频、代运营业务已经成为我们这类业务的主要形式。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广告客户硬广投放减少,同时要求你给他们的产品做一些网上运营,我们开始承接这类业务。广告客户的广告投放在发生变化,你要意识到这种变化,还要有平台去承接这种新需求。


  □这些新业务怎么管理?团队如何协作?

  ■每个APP都成立跨部门小组,小组的组长由杂志社社长担任,分管经营,新媒体事业部的总监负责推广,杂志的主编或执行主编负责内容,形成跨部门协作。目前,我们把《汽车导购》APP和《知谷》作为新媒体试点,成功之后再向别的领域扩张。



2
如何用人?


  □转眼,卓众出版转企改制已经8年,这8年最大的突破是什么?最大的遗憾是什么?

  ■改制8年,最大的突破就是确立了独立法人,过去不是法人单位,连自己的账号都没有,没有自己的品牌,通过转企改制之后,确立了经营主体、法人、账号和独立的经营权。

  但还有些问题没有解决,“改革改到难处是人员,改到深处是产权”。出版产业是完全靠智力、靠人的产业,人的积极性的高低决定了企业的兴衰、好坏。从道理上来讲怎么最大限度调度人的积极性应该是体制改革的核心。企业的骨干是不可或缺的,改革应该解决这样的人怎么跟企业的利益捆绑。社会资本最关心的是企业的CEO、经理人能否对他所经营的资产负责,就必须让他的利益与企业利益挂钩。但现有的体制还不能做到这一点。尤其是目前传统媒体的下行压力加大,现有的体制机制更加满足不了个人发展的诉求,留住人才的难度加大。


  □我注意到,从去年以来,卓众的招聘基本都围绕着新媒体人才,是否可以理解,现在公司新增员工基本都是新媒体方面的?

  ■目前我们最需要的第一类人才是创意策划人员,还有互联网运营、产品运营等,对传统编辑需求减少。我认为创意策划是第一生产力,尤其在转型期,创意策划人才是最重要的。卓众现有400名左右员工,纯互联网人才已经达到20%左右。

  我们意识到媒体转型期人员结构要进行大调整。如何进行互联网+,得有人,企业的转型首先是人才的转型。卓众原来是100%的传统采编人员,现在人力资源结构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创意策划人员在增加,互联网技术人才、运营人才在增加,传统编辑转型为跨媒体、多媒体编辑的现象在增加。


3
如何抓住机会?

  □前几年,卓众开始尝试事业部制,这一组织机构的创新发展到今天,是否成功?

  ■事业部模式比较适合我们公司的发展。事业部和公司的差别,除了没有法人主体地位外,其他都和公司一样,拥有较大的人事、财务授权,事业部的权力大了责任也就大了,可以更好地进行目标管理和自我约束。目前卓众大的事业部能实现近亿元的收入。但现在大的事业部发展遇到了瓶颈,我们又提出了“总公司+子公司”的模式,大的事业部可以探索子公司模式,我们希望在此方面有所突破。


  □2007年转企改制后,卓众出版开始介入大众消费类期刊出版,公司如何在这些新领域选择更适合他们的发展路径?

  ■大众类刊物的市场肯定是有的,经过这几年的探索,发现消费类杂志和专业技术类有很大不同,市场培育较慢,投入时间较长,尤其是在整个媒体背景发生变化的时候我们需要有更多的耐心。


  □目前的期刊单位在媒体融合中几乎都面临一个问题“资金哪里来”,如果花自己的家底,可能很快花完;如果吸引社会资本,体制又没有突破,卓众在这方面有哪些体会和经验?

■手边就这点钱,看着媒体下行是等死,去投入新媒体是找死。但我认为,“找死”的过程也许能找到新的发展路径。传统媒体必须转型,但投入必须是安全线以内。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DAxNTAyNA==&mid=208528996&idx=2&sn=5f39da98ead1c2dbdd2e20c88e0fedd4&scene=5&srcid=BERBAEswYMOqej7IH275#rd


声明:本网站为非盈利网站,大多信息来源于网友推荐。如果作者或其他版权所有人认为违反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