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里开起咖啡馆 ,公益场所商业化,引起质疑是必然的。商业是势利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你正读书入神,服务员就到你身边:“先生,喝点什么吗?”不来一杯吧,她就说:“对不起,这桌子得消费才能坐。”碰到此情此景,多么令人恼火。
诚然,图书馆从未强制读者消费,但在图书馆里开起咖啡馆,明显地分起了等级,是用钱来分划分读者,也挤占了有限的空间。据了解,图书馆开起咖啡馆 绝非个别。明亮整洁的大厅,面带笑容的大学生服务员,高档的布艺沙发、水磨石茶几,大厅中央位置围摆着许多报刊杂志……记者刚走进淮阴师范学院王营校区图书馆一楼时,以为走进某星级饭店的接待大厅,其实这是该校为提升学校师生阅读环境而耗资近三十万装修一新的“咖啡厅”。“苹果体验店”进驻北大图书馆。这是前几天的新闻。可见图书馆已经远离了“纯洁”,渐渐地有了商业味道。说不定过一段时间,商业味道会成为“主味”。
图书馆是读书的地方。读书没有高低之分,没有身份之别。书,之所以让人亲近,是因为没有贫富之分,只要你愿意就可以读书。但图书馆开起咖啡馆,虽然环境变得优雅,但这种变化却是建立金钱之上,也让图书馆的书香味淡化了许多。据报道,从2003年起,杭州市图书馆就开始实行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包括乞丐和拾荒者,图书馆对这些特殊读者的唯一要求,就是把手洗干净再阅读。请问,开设了咖啡馆的图书馆会欢迎乞丐吗?
“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这是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著名作家博尔赫斯的名言。据说,目前的杭州图书馆,也正在努力向这个方向迈进。杭图新馆的4.3万平方米面积中,90%的面积都是对公众开放的。“杭州图书馆”如此让人温暖,让人感动。可惜这样的图书馆太少了。
图书馆的唯一味道只能是“书香”味,商业味不能成为图书馆的“味道”。书香的图书馆不该植入“商业化”。
转载自:http://opinion.hexun.com/2011-10-11/134100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