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古籍服务│高能福利!“全国古籍普查基本数据库”和“中华古籍资源库”正式发布
9月28日,适逢孔子诞辰日,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召开发布座谈会,“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基本数据库”“中华古籍资源库”向社会发布,服务大众阅览和学术研究。
发布会上,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介绍了全国古籍普查和古籍数字化工作整体情况。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工作人员分别介绍了“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基本数据库”和“中华古籍资源库”的建设情况和使用方法。在座谈环节,天津图书馆历史文献部主任李国庆、云南省图书馆历史文献部主任计思诚介绍了本单位开展数字化的情况,分享了古籍数字资源建设的经验。山东大学教授杜泽逊、复旦大学教授吴格、复旦大学研究员沈乃文、国家科学图书馆研究馆员罗琳等专家学者纷纷发言,对“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基本数据库”“中华古籍资源库”这两项重要阶段性成果给予高度赞誉,期待该项工作能够持续开展,资源不断丰富,古籍保护工作取得更大成果。
该数据库是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工作成果的具体体现。普查登记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首要任务,是全面了解全国古籍存藏情况,建立古籍总台账,开展全国古籍保护的基础性工作。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工作的中心任务是通过每部古籍的身份证——“古籍普查登记编号”和相关信息,建立国家古籍登记制度,加强各级政府对古籍的管理、保护和利用。
截至目前,古籍普查完成总量近200万条,1094家古籍收藏单位完成古籍普查登记工作,在中国古籍保护网的“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基本数据库”已累计发布涉及13个省份及中直系统的96家单位所藏388,963部3,587,347册古籍的普查数据。随着古籍普查登记工作的不断推进,古籍普查登记数据将在该数据库中陆续发布更新。
地址:http://www.nlc.cn/pcab/zhgjsmsjk/
该数据库发布内容主要包括普查编号、索书号、题名、著者、版本、册数、存缺卷、收藏单位等古籍普查登记内容。系统支持用户按照普查编号、索书号、题名、著者、版本、收藏单位等内容进行简单检索和高级检索,支持繁简共检。用户可在检索结果中按照单位进行导航,从而对其在全国的收藏分布情况一目了然。该数据库所公布的古籍普查数据,是全国各古籍收藏单位通过目验原书,首次按照统一的古籍著录规则完成的普查工作成果,有效履行了“中华古籍保护计划”要求的摸清古籍家底的任务,实现了全国古籍的统一检索。
古籍数字化作为保护与传承中华珍贵典籍的重要手段之一,能够真实、清晰地反映古籍原貌,促进传统典籍文化传播,有效解决古籍保护和利用的矛盾。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依托国家图书馆丰富馆藏,与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合作,于2012年启动了“国家图书馆藏善本缩微胶片数字化”项目,利用模转数技术,将善本缩微胶片转换为高清图片,用于建设“中华古籍资源库”。
此次发布的“中华古籍资源库”包括古籍善本影像共计10,975部91,467册6,124,464拍,其中宋刻本71部、元刻本148部、明刻本4730部、明抄本551部、清刻本1838部、清抄本2818部、明清稿本466部、活字本173部、域外汉籍108部、明清钤印本31部、其他(画像、拓本、彩绘本、磁版印本等)41部,约占国家图书馆所藏善本总数的三分之一。
计划2016年底发布第二批6200余部善本古籍影像,至2017年底古籍善本影像发布数量将达到2.3万部。届时,国家图书馆超过80%的古籍善本将可以在网上免费阅览。读者登录国家图书馆网站“中华古籍资源库”栏目或“中国古籍保护网”,用身份证号注册或读者卡登录,就可以进行检索和全文阅览。
地址:http://mylib.nlc.gov.cn/web/guest/shanbenjiaojuan
有别于全文检索的商业性古籍数据库,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开展的古籍数字化项目采取“原样数字化”方式,即按照古籍原貌原样扫描或拍照、最大限度地保存古籍历史信息,避免了古籍整理产品因整理者水平差异,或因数字文献底本、校本选择不善而产生的脱、讹、衍、倒等人为二次错误。古籍的数字化和网上发布,使研究者可以在网络终端上浏览古籍,避免直接接触对古籍造成的损坏,有效地解决了古籍保存和使用的矛盾,为中外学者方便地研究古籍提供便利,必将对古籍研究工作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框架内,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还陆续开展了国家珍贵古籍数字化、“国家图书馆藏普通古籍数字化”、“海外中华古籍调查暨数字化合作”以及购买馆外重要古籍数字资源等一系列项目,利用有限的资金,不断丰富和完善古籍数字资源的品种和版本,目前已累计完成古籍数字资源建设超过3万部1,300万拍,上述资源也将陆续发布在“中华古籍资源库”中。
今后,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将继续推进“中华古籍资源库”建设工作,边建设、边服务,做好顶层设计和标准规划,不断加大古籍数字资源的征集、整合与发布力度,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再建设完成约2万种古籍数字资源,使古籍数字资源利用更加便捷高效,古籍数字资源真正为全民共享,为保护和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保障国家文化安全作出新贡献。
来源: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xMDk1NDA4MQ==&mid=2247484510&idx=1&sn=33c092fcc4b6d857279abf2037bb0dc3&mpshare=1&scene=1&srcid=0928va3NPUyqMAxaFWbuXWOZ&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wechat_redir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