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图书馆修复完成两国宝级唐宋珍本
发布人:编辑 发布时间:2017/1/13 16:21:07  浏览次数:5218次
分享到:

【摘要】 近日,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的大力支持下,西南大学图书馆的两件国宝在山西省图书馆正式修复完成,为这项历时一年多的珍贵古籍修复项目画上了圆满句号。

  近日,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的大力支持下,西南大学图书馆的两件国宝在山西省图书馆正式修复完成,为这项历时一年多的珍贵古籍修复项目画上了圆满句号。

  《唐人写百法名门论义记》

  一部为《唐人写百法名门论义记》,唐敦煌经卷残本,乌丝栏,行二十七字,钦有:“江津王氏晓传书斋藏”印,为现代著名国学大师王利器先生赠送给原西南师范大学图书馆之珍贵文献。

  一部为《文章正宗》,(南宋)真德秀撰,南宋莆田郡学刻本,蝴蝶装。半页十行,行二十字,小字双行同,黑口,花鱼尾,左右双边,版心上镌字数,下镌刻工姓名,刻工计有“仁口”、“振”、“清”、“张震”、“信”。原为二十四卷,我馆所藏仅存卷二十一之下半部。据祝尚书《宋人总集叙录》著录,《文章正宗》的宋本尚存两部残轶,其一存六卷(卷十五、十九至二十二、二十四)目录一卷,今藏台北;其一存四卷(卷四、十、十三、十五),今藏美国国会图书馆。

  两部珍本的修复工作从计划到实施完成,持续一年多。在2014年6月18日西南大学中心图书馆落成开放之际,图书馆邀请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研究馆员来馆指导工作,视察相关古籍保护工作时,认为上述两部馆藏珍贵古籍亟待修复。

  2015年初,图书馆与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联系,计划启动馆藏两部国宝的修复项目,但因藏品珍贵,图书馆遂向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申请给予支持。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经过研究,决定委托国家图书馆修复专家胡玉清老师完成此项目。胡玉清在国家图书馆曾参与《永乐大典》《西域文献》等重要馆藏的修复工作,主要从事敦煌遗书修复,在近20年的工作中完成敦煌写经近千卷,具有丰富的修复经验。2015年6月,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专程安排办公室副主任王雁行和胡玉清老师一行专程赴图书馆商讨古籍修复事宜,与古籍特藏部的老师一起讨论了初步的修复方案。


  观摩胡玉清老师修复古籍

  2016年1月国家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山西传习所聘请胡玉清老师作为传习导师,带领山西省图书馆修复人员对山西省21件唐宋佛经进行修复。经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沟通,决定把图书馆的两件国宝放在山西省图书馆的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山西传习所进行修复。

  2016年11月14日,经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协调,图书馆特藏部三名老师专程将两件国宝送至山西省图书馆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山西传习所进行修复工作并现场全程观摩学习。经认真讨论,秉承“整旧如旧”、“最少干预”和“防止过度修复”的原则,尽可能保持原书原貌,确定了最终的修复方案。经过二十余天紧张工作,《唐人写百法名门论义记》和《文章正宗》修复工作顺利完成。修复后的文献及定制的配套木盒日前已由图书馆两名老师专程取回并妥善入藏。


  《文章正宗》修复前


  《文章正宗》修复后

  修复是对古籍最好的保护,通过对此次修复过程的观摩学习,图书馆特藏馆员了解了古籍修复的标准流程,如:修复前纸张测试、修复前后拍照记载等标准的流程;学习了胡玉清老师修复中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如:选纸和染纸,只有对修复用纸不断试验染色方可得到和原书相似的颜色,以达到“整旧如旧”的修复原则;修复过程中规范的档案记载,如:拍照记载、采用什么修复技术进行详细档案记载,以备查阅;更为难得的是现场观摩学习了敦煌遗书及宋刻本藏品等珍贵古籍的国家级精湛修复技艺。

  西南大学图书馆作为国务院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此次两件国宝的修复完成对于我校珍贵古籍文献保护及共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图书馆进一步加强古籍修复工作和修复人才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来源:华龙网

原文链接:http://say.cqnews.net/html/2017-01/12/content_40261819.htm


声明:本网站为非盈利网站,大多信息来源于网友推荐。如果作者或其他版权所有人认为违反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